贵州梵净山白云母花岗岩锆石年代、铪同位素及对华南地壳生长的制约

被引:49
作者
王敏 [1 ,2 ]
戴传固 [2 ]
王雪华 [2 ]
陈建书 [2 ]
马会珍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华南; 梵净山; 强过铝质花岗岩; 锆石年代学; 地幔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贵州梵净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出露地层为中新元古界梵净山群、青白口系板溪群、南华系及古生界地层。梵净山群已强烈褶皱,被青白口系板溪群角度不整合覆盖。浅色白云母花岗岩侵位于褶皱的梵净山群中;锆石原位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838.5±1.5)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A/CNK值>1.1,达1.27、1.30,为典型强过铝质花岗岩,具有低—中等CaO/Na2O比值(0.09~0.52),形成于富粘土质砂岩的高温(>875℃)局部熔融,可能是始于840Ma的地幔柱活动为地壳的高温局部熔融提供了额外热源。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元古代之前华南地块具有两次明显的地壳生长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13 / 2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黔东地区下江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意义 [J].
高林志 ;
戴传固 ;
刘燕学 ;
王敏 ;
王雪华 ;
陈建书 ;
丁孝忠 .
中国地质, 2010, 37 (04) :1071-1080
[2]   LA-MC-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技术 [J].
侯可军 ;
李延河 ;
田有荣 .
矿床地质, 2009, 28 (04) :481-492
[3]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玛因鄂博高温型强过铝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周刚 ;
张招崇 ;
罗世宾 ;
何斌 ;
王祥 ;
应立娟 ;
赵华 ;
李爱红 ;
贺永康 .
岩石学报, 2007, (08) :1909-1920
[4]   桂北新元古代强过铝花岗岩的成因: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制约 [J].
王孝磊 ;
周金城 ;
邱检生 ;
张文兰 ;
柳小明 ;
张桂林 .
岩石学报, 2006, (02) :326-342
[5]   华南“南华系”研究新进展——论南华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J].
王剑 .
地质通报, 2005, (06) :491-495
[6]   高武地区过铝花岗岩特征与构造环境 [J].
舒永宽 ;
杨宏辉 ;
曾昭光 ;
刘灵 ;
李吉春 .
贵州地质, 2004, (01) :16-23
[7]   桂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与成因 [J].
邱检生 ;
周金城 ;
张光辉 ;
凌文黎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2, (03) :197-208
[8]   桂北新元古代两类过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J].
葛文春 ;
李献华 ;
李正祥 ;
周汉文 ;
李寄 .
地球化学, 2001, (01) :24-34
[9]   贵州从江地区花岗质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王敏 .
贵州地质, 1999, (04) :3-5
[10]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J].
李献华 .
地球化学, 1999,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