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沉积作用研究

被引:89
作者
金强
查明
机构
[1] 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东营
关键词
蒸发岩; 生油岩; 沉积模式;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许多人认为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环境不利于形成有机质丰度高的优质生油岩。作者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 (E3和 N1)蒸发岩沉积成因和生油岩有机质富集状态的研究 ,发现优质生油岩 (TOC>1 % ,干酪根类型为 型或 1型 )恰好发育在石膏、芒硝和岩盐最发育的构造部位和层位 ,提出了一种“大咸盆套小盐湖”的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的沉积模式 ,认为第三纪盐湖的水体深浅既控制了蒸发岩沉积和分布 ,又控制了一般生油岩和优质生油岩的形成 ,就该盐湖有机质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465 / 47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 [J].
金强 ;
查明 ;
赵磊 .
沉积学报, 2001, (01) :125-129+135
[2]   深水和浅水盐湖相生油岩沉积及其石油地球化学特征 [J].
金强 .
沉积学报, 1991, (02) :114-120
[3]   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盐湖成因的探讨——一种深水成因模式 [J].
金强 ;
黄醒汉 .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01) :1-13
[4]   高山深盆的成盐环境——一种新的成盐模式的剖析 [J].
袁见齐 ;
霍承禹 ;
蔡克勤 .
地质论评, 1983, (02) :159-165
[5]   盐类矿床成因理论的新发展 [J].
袁见齐 ;
蔡克勤 .
地球科学, 1981, (01) :197-206
[6]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孢粉学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1985
[7]  
陆相有机质演化和成烃机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黄第藩 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