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重构

被引:499
|
作者
龙花楼 [1 ,2 ,3 ]
屠爽爽 [1 ,3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乡村重构; 乡村发展转型; 乡村地域系统; 要素—结构—功能; 空间重构; 经济重构; 社会重构; 乡村地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5 ; 1203 ;
摘要
快速城镇化进程驱动中国乡村地域发生巨大变化。乡村重构,即为适应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调控的变化,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以及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的过程。本文在界定乡村重构的概念内涵,构建基于"要素—结构—功能"演变助推乡村重构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从空间重构、经济重构、社会重构视角探讨了乡村重构的实现路径,并着眼于服务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未来中国乡村重构研究需重点关注的内容。最后,就现有旨在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引导性战略和政府干预性政策及其在实践操作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批判性分析和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63 / 57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64 条
  • [1]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龙花楼
    屠爽爽
    戈大专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 309 - 319
  • [2] 中国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屠爽爽
    龙花楼
    李婷婷
    戈大专
    [J].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 141 - 147
  • [3] 中国乡村转型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
    杨忍
    刘彦随
    龙花楼
    张怡筠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8) : 1019 - 1030
  • [4]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刘沛林
    [J]. 地理研究, 2015, 34 (07) : 1205 - 1212
  • [5] 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
    李红波
    张小林
    吴启焰
    王亚华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4) : 591 - 603
  • [6] 基于多功能理论的中国乡村发展多元化探讨——超越“现代化”发展范式
    房艳刚
    刘继生
    [J].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 257 - 270
  • [7] 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
    刘彦随
    陈聪
    李玉恒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6) : 1 - 6
  • [8] 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
    唐承丽
    贺艳华
    周国华
    曾山山
    肖路遥
    [J].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 1459 - 1472
  • [9]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
    傅伯杰
    [J].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 1052 - 1059
  • [10] 如何走出土地流转“非粮化”困局[J]. 周怀龙.国土资源.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