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放射性元素与岩石圈热结构及温度分布

被引:2
作者
李双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
关键词
地学断面; 放射性元素; 岩石圈热结构; 温度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 [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根据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各时代地层和花岗质岩石及所估算的地壳各结构层的K、U、Th含量,研究了岩石的热产生率及其变化、以及岩石圈的热结构和温度分布,揭示了兴安、松嫩地块热产生率与老性及时代的关系。兴安、松嫩地块均以高热流为特征,特别是松嫩地块为明显的高热异常区。岩石圈内的温度分布结合地球物理信息的分析表明,两地块深部地壳可能存在低速高导的部分熔融体。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热流断面 [J].
金旭 ;
江原幸雄 ;
许惠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02) :161-163
[2]   秦岭造山带及其邻区岩石的放射性与岩石圈的现代热结构和热状态 [J].
高山 ;
张本仁 .
地球化学, 1993, (03) :241-251
[3]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fluid-absent melting relations in the pelitic system[J] . Daniel Vielzeuf,John R. Holloway.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