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旱涝灾害年份的水分气候研究

被引:14
作者
陆渝蓉,高国栋,朱超群,翟盘茂
机构
[1] 南京大学自然灾害研究中心,国家气象局
关键词
江淮地区,旱涝灾害,水分气候,物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选取江淮地区夏季出现大面积洪涝年份(1980,1991年)与大面积干旱年份(1978,1985年),利用我国126个探空站每日两次的探空资料及江淮地区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计算了从地面到高空100hPa共11层的逐层和整层大气的水汽输送方向、水汽输送量和水汽通量散度,探讨了大气中的水分传输特征;同时计算了江淮地区地面的降水量、蒸发量和地面余水量,分析了地面的水分收支和水分盈亏。从而较全面地揭示了江淮地区干旱和洪涝灾害年份水分气候的特征与差异,对江淮地区旱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和成灾规律进行了物理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1991年江淮特大洪涝灾害的剖析与研究 [J].
陆渝蓉 ;
陈星 ;
庄荫模 ;
高国栋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3) :369-375
[2]   中国大气中的水汽平均输送 [J].
陆渝蓉 ;
高国栋 .
高原气象, 1983, (04) :34-48
[3]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J].
陶诗言 ;
徐淑英 .
气象学报, 1962, (01) :1-10
[4]   1954年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时期的环流特征 [J].
陈汉耀 .
气象学报, 1957, (01) :1-12
[5]  
物理气候学[M]. 气象出版社 , 陆渝蓉,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