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3
作者
刘贞贞 [1 ]
平文超 [1 ]
张忠波 [1 ]
李洪芹 [1 ]
孙玉英 [1 ]
柴卫东 [1 ]
刘永平 [1 ]
刘毅 [2 ]
刘志强 [2 ]
杨长青 [2 ]
机构
[1]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2] 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农务中心
关键词
棉花; 多茎株型; 成铃质量; 密度;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讨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新途径,通过十年连续田间试验,对棉花株型调控技术、不同株型不同部位及叶枝的成铃质量、多茎株型适宜的种植密度及品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叶枝塑造的株型为多茎倒伞型,其株型调控技术是留叶枝早摘心,主茎12台果枝打顶、叶枝7月5日(初花期)摘心处理籽棉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增产9.0%10.9%;叶枝成铃单铃重高于多茎株型及常规株型下部1~4台果枝结铃单铃重,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密度适应范围是3.3万株/hm2~5.1万株/hm2;多茎株型品种适应性广,叶枝发达的杂交棉品种增产潜力更大。多茎株型栽培高产简化技术关键是:扩行距、适密度、留叶枝、早摘心。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低密高氮条件下留叶枝对棉花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J].
周桂生 ;
翟富燕 ;
陆世渊 ;
NIMIR A E ;
徐庆龙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04) :50-55
[2]   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三系杂交棉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 [J].
马维军 ;
任爱民 ;
韩秋成 ;
张玉娟 ;
崔明晖 ;
尹国 ;
王双贵 .
河北农业科学, 2013, 17 (06) :13-15+31
[3]   抗虫杂交棉利用叶枝的田间效应试验 [J].
吉荣华 .
棉花科学, 2012, 34 (03) :42-44
[4]   优质棉沧198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研究 [J].
刘贞贞 ;
李洪芹 ;
张忠波 ;
孙玉英 ;
柴卫东 ;
刘永平 .
河北农业科学, 2011, 15 (02) :1-3
[5]   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棉花产量和早熟性的互作效应 [J].
张冬梅 ;
李维江 ;
唐薇 ;
董合忠 ;
李振怀 ;
罗振 ;
卢合全 .
棉花学报, 2010, 22 (03) :224-230
[6]   杂交棉叶枝数量对产量的贡献规律机理研究 [J].
朱继杰 ;
张月辰 ;
史立强 ;
李妙 ;
王国印 ;
万艳霞 ;
赵红霞 ;
王士杰 .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2) (S2) :168-171
[7]   杂交棉种植密度与留叶枝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互作效应研究 [J].
卢合全 ;
李振怀 ;
董合忠 ;
李维江 ;
唐薇 ;
张冬梅 ;
罗振 .
山东农业科学, 2009, (11) :11-15
[8]   不同生态区抗虫杂交棉稀植留叶枝效应研究 [J].
申贵芳 ;
王景会 ;
王宗文 ;
李汝忠 ;
刘德宝 ;
王铁书 ;
赵永民 ;
翟云明 .
山东农业科学, 2008, (05) :34-37
[9]   留叶枝对抗虫杂交棉库源关系的调节效应和对叶片衰老与皮棉产量的影响 [J].
董合忠 ;
李维江 ;
唐薇 ;
李振怀 ;
牛曰华 ;
张冬梅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05) :909-915
[10]   抗虫棉多茎株型增产机理研究 [J].
李洪芹 ;
刘贞贞 ;
李洪民 ;
孙玉英 ;
张忠波 ;
柴卫东 ;
刘永平 ;
周建平 ;
段留生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16-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