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罕台庙地区铀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23
作者
谢惠丽 [1 ]
吴立群 [1 ]
焦养泉 [1 ]
荣辉 [1 ]
汪洪强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海油研究总院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铀储层非均质性; 指标体系; 直罗组; 鄂尔多斯盆地; 矿床地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铀储层非均质性在铀成矿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人们对鄂尔多斯盆地罕台庙地区铀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未见深入.该地区铀储层通过平面编图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铀储层的砂体厚度、含砂率、砂岩粒度、泥质隔挡层数量、累积厚度、原始有机碳含量等参数能定量表征铀储层砂体的非均质性,沿辫状分流河道砂体中心轴线地区,铀储层非均质性较弱;而位于砂体中心轴线两侧边缘和下游地区,铀储层非均质性增强.系统的定量非均质性参数与铀矿化信息的比较结果表明,可以将铀储层非均质性分为Ⅰ类(弱)、Ⅱ类(中等)和Ⅲ类(强),其中Ⅱ类铀储层的铀矿化最为活跃,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由多参数综合评判的铀储层非均质性分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往定性的研究表明,铀储层非均质性既制约铀成矿过程也影响地浸采铀过程,如今定量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将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铀成矿靶区和优化地浸采铀工程部署,提高勘查和采铀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79 / 29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二连盆地巴彦乌拉地区沉积作用控制下的铀成矿规律[A]. 鲁超.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 2011
[12]  
铀储层沉积学[M]. 地质出版社 , 焦养泉等, 2006
[13]  
碎屑岩储层沉积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裘亦楠编著, 1987
[14]  
Organic geochemistry of the Dongsheng sedimentary uranium ore deposits, China[J] . Jincai Tuo,Wanyun Ma,Mingfeng Zhang,Xianbin Wang.Applied Geochemistry . 2007 (9)
[15]  
The role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formation of uranium deposits in sedimentary rocks[J] . Charles S. Spirakis.Ore Geology Reviews . 1996 (1)
[16]  
Organic geochemistry of sedimentary uranium ore deposits[J] . P. Landais.Ore Geology Reviews . 1996 (1)
[17]  
Geologic/stochastic mapping of heterogeneity in a carbonate reservoir. Lucia, F.Jerry,Fogg, Graham E. JPT,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 1990
[18]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特殊性讨论 [J].
彭云彪 ;
陈安平 ;
李子颖 ;
方锡珩 ;
欧光习 .
矿床地质, 2006, 25(S1) (S1) :249-252
[1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底部砂体成因分析——砂岩型铀矿床预测的空间定位基础 [J].
焦养泉 ;
陈安平 ;
王敏芳 ;
吴立群 ;
原海涛 ;
杨琴 ;
张承泽 ;
徐志诚 .
沉积学报, 2005, (03) :371-379
[20]   砂体非均质性是铀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规律探讨 [J].
焦养泉 ;
陈安平 ;
杨琴 ;
彭云彪 ;
吴立群 ;
苗爱生 ;
王敏芳 ;
徐志诚 .
铀矿地质, 2005, (01)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