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酸值原油的成因与分布

被引:33
作者
窦立荣 [1 ]
侯读杰 [2 ]
程顶胜 [1 ]
黎茂稳 [3 ]
潘校华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卡尔加里分部
关键词
原油; 酸值; 生物降解; 前陆盆地; 裂谷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原油酸值是表示原油中酸性物质总含量的参数,即中和1g原油所需要的KOH的数量。对世界大量原油酸值进行了调研,并根据酸值的大小将原油划分为正常原油、含酸原油、高酸值原油和特高酸值原油。其中将酸值高于1mg/g的原油称为高酸值原油。根据高酸值原油的成因,进一步划分出原生高酸值原油、次生生物降解型高酸值原油和混合型高酸值原油。研究发现,海相和湖相环境生成的原油,其酸值随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速率不同,湖相远高于海相。全球高酸值原油主要由生物降解作用形成,主要储量分布在前陆盆地的前缘地带,以大型地层圈闭油藏为主;其次分布在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克拉通盆地含油气系统的边缘和浅层的各种背斜、断块和地层圈闭中。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苏丹迈努特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 [J].
窦立荣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5, (01) :50-57
[2]   苏丹穆格莱特盆地的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 [J].
童晓光 ;
窦立荣 ;
田作基 ;
潘校华 ;
朱向东 .
石油学报, 2004, (01) :19-24
[3]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稠油成因 [J].
窦立荣 ;
杨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04) :324-330
[4]   二连盆地重质稠油藏成因及地化特征 [J].
窦立荣,徐树宝,祝玉衡,平学聪 .
石油学报, 1995, (02) :1-7
[5]   渤海湾地区高粘重质油藏的形成与分布 [J].
牛嘉玉 ;
童晓光 ;
胡见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8, (06) :1-11
[6]   重油资源的巨大潜力 [J].
胡见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8, (01) :61-65
[7]  
中国重质原油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曾凡刚等著, 1999
[8]  
Distribution of acids and phenols in Azerbaidzhan crudes[J] . F. I. Samedova,B. A. Guseinova.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 . 199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