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世湖盆中部长6段储层成岩特征

被引:19
作者
张瑞 [1 ,2 ]
王琪 [1 ]
姚泾利 [3 ]
李树同 [1 ]
李小燕 [4 ]
郝乐伟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华庆地区; 延长组; 成岩作用; 储层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砂岩属于湖盆中部的砂质碎屑流成因,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与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烃类侵位等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的A期。研究区的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间孔隙和粒内溶孔,以粒间溶孔为主。孔隙演化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减少的主要成岩作用,使原始孔隙度损失将近90%,是研究区长6段储层成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和烃类侵位对孔隙具有建设性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决定了华庆地区长6段优质储层的发育状况,产生的次生孔隙占原生孔隙的15.9%。
引用
收藏
页码:890 / 8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邹才能
    陶士振
    袁选俊
    朱如凯
    侯连华
    王岚
    高晓辉
    公言杰
    [J]. 石油学报, 2009, 30 (03) : 324 - 331
  • [2]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傅强
    吕苗苗
    刘永斗
    [J]. 沉积学报, 2008, (02) : 186 - 192
  • [3] 储层沉积-成岩过程中孔隙度参数演化的定量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沿25区块、庄40区块为例
    王瑞飞
    陈明强
    [J]. 地质学报, 2007, (10) : 1432 - 1438+1451
  • [4]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杨晓萍
    赵文智
    邹才能
    陈孟晋
    郭彦如
    [J]. 石油学报, 2007, (04) : 57 - 61
  • [5]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郑荣才
    王昌勇
    李虹
    雷光明
    谢春红
    [J]. 岩性油气藏, 2007, (01) : 32 - 38
  • [6] 鄂尔多斯盆地山城-演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廖建波
    刘化清
    林卫东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5) : 682 - 687+702
  • [7] 华池油田华152井区长3~3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李友强
    文志刚
    李维峰
    祁利祺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2) : 201 - 204
  •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胡宗全
    朱筱敏
    [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 16 - 19+8
  • [9] 沉积岩石学.[M].冯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