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北京地区大气飘尘的化学特性
被引:35
作者
:
汪安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
汪安璞
黄衍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
黄衍初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慈光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庆广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淑兰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怀全
李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
李民
刘静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
刘静宜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
来源
:
环境科学学报
|
1981年
/ 03期
关键词
:
大气飘尘;
富集因子;
汪安;
参比元素;
北京地区;
化学特性;
D O I
:
10.13671/j.hjkxxb.1981.03.003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选择北京地区7—9个采样点(五个功能区),用大容量采样器按季定期采集飘尘样品(103个)。用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分析了飘尘中21种元素,并鉴定了α-SiO2(α-石英)和CaCO3(方解石)的物相。用元素相对浓度(x/Fe或x/Si)和富集因子(EF地壳以Fe为参比元素)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阐明了北京大气飘尘的化学特性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差异与变化。根据分析结果认为,北京地区飘尘中的主要化学组分大都来源于自然界风砂或土壤;在飘尘中富集最高的元素S、Zn、Pb等可能主要来自人为污染源。估算了飘尘中风砂所占比例约为33%、硫酸根约为6%。
引用
收藏
页码:220 / 23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环境的科学.[M].[日]馆稔等 编;薛德榕等 译.科学出版社.1978,
[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气飘尘中的痕量金属元素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攸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慈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怀全
;
李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湖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李民
;
吴定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湖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吴定安
.
环境科学丛刊,
1981,
(11)
:34
-37
←
1
→
共 2 条
[1]
环境的科学.[M].[日]馆稔等 编;薛德榕等 译.科学出版社.1978,
[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气飘尘中的痕量金属元素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钟攸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慈光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怀全
;
李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湖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李民
;
吴定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湖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吴定安
.
环境科学丛刊,
1981,
(11)
:34
-3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