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形成史
被引:87
作者
:
葛肖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长春地质学院
葛肖虹
机构
:
[1]
长春地质学院
来源
:
地质论评
|
1989年
/ 03期
关键词
:
板内造山带;
北缘;
古板块;
褶皱带;
地槽带;
构造带;
裂陷盆地;
板块碰撞;
推覆构造;
中侏罗世;
道格世;
侏罗纪;
NNE;
D O I
:
10.16509/j.georeview.1989.03.009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从周缘环境的演变上论述了华北古板块板内造山带的形成史:T—J2因相邻古板块之间碰撞和陆内俯冲,导致南北边部Ew向推覆造山带的形成;J3—K1由西太平洋活动高潮期形成的NNE向造山带波及古板块内部;K2—R由于滨太平洋带的弧后拉张作用,形成板内陷落带和断块山,本文强调板内次级构造单元应按古板块碰撞的不同阶段和特征予以划分和厘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新生代中国及邻区板块碰撞、旋转及离散模式初探
[J].
费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费琪
.
地球科学,
1987,
(05)
:463
-475
[2]
论宁镇山脉推覆构造的特征与形成
[J].
葛肖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葛肖虹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7,
(02)
:143
-154
[3]
论华力西旋回后全球构造阶段之划分
[J].
任纪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任纪舜
.
地质学报,
1987,
(01)
:21
-31
[4]
东秦岭造山带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J].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志琴
;
卢一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卢一伦
;
汤耀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汤耀庆
;
M.Mattau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M.Mattauer
;
Ph.Matt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h.Matte
;
J.Malavieill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J.Malavieille
;
P.Tapponni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Tapponnier
;
H.Maluski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H.Maluski
.
地质学报,
1986,
(03)
:237
-247
[5]
胶莱拗陷南缘晚侏罗世鲕状灰岩砾石中有孔虫、■化石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郭振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综合研究队,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综合研究队,
郭振一
;
孙秀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综合研究队,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综合研究队,
孙秀珠
.
地质论评,
1985,
(02)
:179
-182+204
[6]
从构造特征论北京西山的印支运动
[J].
宋鸿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
宋鸿林
;
葛梦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
葛梦春
.
地质论评,
1984,
(01)
:77
-80
[7]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王鸿祯
;
杨森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杨森楠
;
李思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李思田
.
地质学报,
1983,
(03)
:213
-223
[8]
北京昌平县十三陵—下庄一带推复构造的基本特征
[J].
张之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之一
;
吴新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吴新国
;
李红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红阳
.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83,
(03)
:3
-9
[9]
试论中国滨太平洋带的印支运动
[J].
崔盛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崔盛芹
;
李锦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李锦蓉
.
地质学报,
1983,
(01)
:51
-62
[10]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M]. 地质出版社 , 杨森楠, 1985
←
1
2
→
共 12 条
[1]
中新生代中国及邻区板块碰撞、旋转及离散模式初探
[J].
费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费琪
.
地球科学,
1987,
(05)
:463
-475
[2]
论宁镇山脉推覆构造的特征与形成
[J].
葛肖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葛肖虹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7,
(02)
:143
-154
[3]
论华力西旋回后全球构造阶段之划分
[J].
任纪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任纪舜
.
地质学报,
1987,
(01)
:21
-31
[4]
东秦岭造山带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J].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志琴
;
卢一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卢一伦
;
汤耀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汤耀庆
;
M.Mattau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M.Mattauer
;
Ph.Matt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h.Matte
;
J.Malavieill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J.Malavieille
;
P.Tapponni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Tapponnier
;
H.Maluski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H.Maluski
.
地质学报,
1986,
(03)
:237
-247
[5]
胶莱拗陷南缘晚侏罗世鲕状灰岩砾石中有孔虫、■化石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郭振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综合研究队,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综合研究队,
郭振一
;
孙秀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综合研究队,山东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综合研究队,
孙秀珠
.
地质论评,
1985,
(02)
:179
-182+204
[6]
从构造特征论北京西山的印支运动
[J].
宋鸿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
宋鸿林
;
葛梦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
葛梦春
.
地质论评,
1984,
(01)
:77
-80
[7]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王鸿祯
;
杨森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杨森楠
;
李思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李思田
.
地质学报,
1983,
(03)
:213
-223
[8]
北京昌平县十三陵—下庄一带推复构造的基本特征
[J].
张之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之一
;
吴新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吴新国
;
李红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红阳
.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83,
(03)
:3
-9
[9]
试论中国滨太平洋带的印支运动
[J].
崔盛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崔盛芹
;
李锦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李锦蓉
.
地质学报,
1983,
(01)
:51
-62
[10]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M]. 地质出版社 , 杨森楠, 1985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