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矿床矿物微形貌与晶体生长环境研究

被引:12
作者
叶荣
涂光炽
马喆生
赵伦山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贵州贵阳,北京,北京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术; 硫化矿物微形貌; 自然三维成核; 胞状结构台阶生长; 热液矿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5 [矿物的鉴定及分析];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应用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场效应扫描电镜(FEG SEM),对取自山西义兴寨金矿等4处热液矿床的黄铁矿、方铅矿、赤铁矿等矿物的表面生长微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与实验合成的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的微形貌特征进行对比。发现了自然矿物结晶三维成核成因的黄铁矿微球状晶,在合成和自然矿物的晶面观察到漏斗状晶和胞状结构等生长形貌。合成黄铁矿表面发育平整光滑的生长台阶,反映静态无扰动、接近平衡的晶体生长环境;而大量产于热液矿床的黄铁矿、方铅矿等晶体普遍发育胞状或拉长的胞状结构表面,并总体呈台阶状排列的表面结构,证明自然成矿热液体系的高过饱和度和流动生长环境。研究表明,热液成矿过程中矿物结晶作用有从成核、台阶状晶体生长、到形成“平衡”多面体生长的一个演化过程;形成于复杂条件的矿物晶体表面微观结构,包含丰富的成矿环境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扫描隧道显微镜对黄铁矿表面微形貌的研究及成矿动力学意义 [J].
叶荣 ;
赵伦山 ;
马喆生 ;
沈镛立 ;
赵小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1) :1220-1221+1234
[2]   矿物及材料表面的SPM微形貌研究 [J].
廖立兵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9, (02) :17-20
[3]   含金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及热液作用中金富集机制 [J].
赵伦山 ;
陈岳龙 ;
叶荣 .
地学前缘, 1998, (02) :132-133+135-141
[4]   义兴寨金矿成矿作用地质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 [J].
叶荣 ;
赵伦山 ;
沈镛立 ;
王振海 ;
诸惠燕 .
现代地质, 1997, (01) :59-66
[5]   胶东金矿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 [J].
赵伦山,吴悦斌,叶荣,鲁红 .
现代地质, 1996, (02) :213-221
[6]   矿物成分标型继承性与金矿矿质来源 [J].
陈光远,鲁安怀 .
地学前缘, 1994, (04) :204-210
[7]   黝锡矿和赤铁矿表面的STM研究 [J].
廖立兵 ;
施倪承 ;
马喆生 ;
白春礼 .
科学通报, 1992, (21) :1986-1989
[8]   方铅矿和辉钼矿表面的STM研究 [J].
廖立兵 ;
施倪承 ;
马喆生 ;
白春礼 .
科学通报, 1991, (08) :606-608
[9]  
世纪之交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M]. 原子能出版社 , 欧阳自远主编, 1998
[10]  
晶体生长基础[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姚连增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