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各器官的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转运

被引:47
作者
霍中洋
杨雄
张洪程
葛梦婕
马群
李敏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李国业
朱聪聪
王亚江
颜希亭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 生产力; 器官; 干物质; 氮素; 积累与转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大田试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水平下出现的群体最高生产力,将该最高生产力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根据各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从高到低将50个品种分为4个产量水平,对不同产量水平品种间各器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分配等特性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抽穗期叶片的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成熟期叶片和穗的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随产量水平递减逐渐降低;拔节至抽穗阶段茎鞘的干物质积累率以及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速率也随产量水平递减逐渐降低;抽穗至成熟阶段产量大于10.50 t/hm2的水稻品种,茎鞘和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转运贡献率比其他产量水平低,但穗部干物质和氮素增加量却比其他产量水平高。在满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的施肥条件下,拔节至抽穗阶段叶片的干物质、氮素积累速率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35,r=0.539),抽穗至成熟阶段叶片的干物质转运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360),而叶片的氮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333)。产量大于10.50 t/hm2的水稻品种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比其他产量水平品种在抽穗后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穗部物质积累与氮素积累量较高。抽穗后在保持茎鞘适宜的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的基础上,提高叶片的物质和氮素积累,进一步加大穗部的物质和氮素积累,是获得高产的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1035 / 10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增长规律 [J].
张洪程 ;
马群 ;
杨雄 ;
李敏 ;
葛梦婕 ;
李国业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高辉 ;
刘艳阳 .
作物学报, 2012, 38 (01) :86-98
[2]   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积累 [J].
马群 ;
杨雄 ;
李敏 ;
李国业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高辉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20) :4159-4169
[3]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J].
刘红江 ;
陈留根 ;
朱普平 ;
盛婧 ;
张岳芳 ;
郑建初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 17 (04) :521-526
[4]  
水稻碳氮吸收、分配与积累对施肥的响应[J]. 冯蕾,童成立,石辉,吴金水,李勇,黄铁平,夏海鳌.环境科学. 2011(02)
[5]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J].
王伟妮 ;
李小坤 ;
鲁剑巍 ;
李慧 ;
鲁明星 ;
戴志刚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9 (06) :710-714
[6]   施氮量对稻麦干物质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J].
张均华 ;
刘建立 ;
张佳宝 ;
赵夫涛 ;
程亚南 ;
王伟鹏 .
作物学报, 2010, 36 (10) :1736-1742
[7]   施N量对超级稻Ⅱ优明86水稻产量形成与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J].
陈晓波 ;
饶鸣钿 ;
许旭明 .
宜春学院学报, 2010, 32 (08) :87-88+129
[8]   水氮互作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J].
孙永健 ;
孙园园 ;
李旭毅 ;
张荣萍 ;
郭翔 ;
马均 .
作物学报, 2010, 36 (04) :655-664
[9]   不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水稻基因型叶片衰老特性 [J].
魏海燕 ;
张洪程 ;
马群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张庆 ;
黄丽芬 .
作物学报, 2010, 36 (04) :645-654
[10]   栽培方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分配特性影响的研究 [J].
梁天锋 ;
徐世宏 ;
刘开强 ;
王殿君 ;
梁和 ;
董登峰 ;
韦善清 ;
周佳民 ;
胡钧铭 ;
江立庚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1)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