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弧形山系中的岩浆岩带及其成因模式

被引:44
作者
金成伟
周云生
机构
关键词
冈底斯; 弧形山系; 岩浆岩带; 喜马拉雅; 火山岩; 喷出岩; 火成岩; 蛇绿岩带; 岩石化学; 成因模式; 矿床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国内外广泛地认为,处于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弧形山系之间的雅鲁藏布江—噶尔河谷地是一条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缝合线带。由于印度板块自中生代以来的向北漂移,及其与欧亚板块的接近和相互之间的碰撞,先后造成了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弧形山系。对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1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西藏南部拉孜—江孜一带的白垩系 [J].
吴浩若 ;
王东安 ;
王连城 .
地质科学, 1977, (03) :250-262
[2]   珠穆朗玛峰北坡冈瓦纳相地层的发现 [J].
尹集祥 ;
郭师曾 .
地质科学, 1976, (04) :291-322+383
[3]   一种简单的基性-超基性岩岩石化学研究方法 [J].
张雯华 ;
从柏林 .
科学通报, 1976, (04) :179-183
[4]   喜马拉雅弧形山系及其邻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分析 [J].
叶洪 ;
梁以山 ;
沈丽琪 ;
向宏发 .
地质科学 , 1975, (01) :32-48+97
[5]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J].
杨理华 ;
刘东生 .
地质科学, 1974, (03) :209-220
[6]   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峯地区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混合岩 [J].
应思淮 .
地质科学, 1973, (02) :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