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海拔4000m区域人类活动的新证据

被引:17
作者
侯光良 [1 ]
曹广超 [1 ]
鄂崇毅 [1 ]
任晓燕 [2 ]
Wuennemann B [3 ]
李凡 [1 ]
机构
[1] 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全新世早期; 青藏高原; 人类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81 [古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0709 ; 070903 ;
摘要
青藏高原早期人类活动对于研究人类对极端环境响应与适应至关重要,4000 m海拔区域是人类向高原腹地迁移与扩散的关键。下大武1号遗址(XDW1)发现了11290±69 cal.a BP人类活动遗留的灰烬层,及其年代主要集中在11.2 cal.ka BP的细石叶、石片等石制品,是目前青藏高原4000 m海拔区域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证据之一,说明在全新世伊始,人类就已经登上了海拔4000 m的青藏高原主体。据此推测人类在高原东北部扩张的时空演变过程,末次冰消期人类在海拔30004000 m高原东北缘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等区域活动,全新世初期扩张至4000 m海拔高原主体,全新世大暖期向高原腹地深入;上述3个人类活动阶段与末次冰消期环境的改善、全新世伊始的气候迅速转暖和全新世暖期盛期的到来等重大气候变化阶段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231 / 12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青海昆仑山山口发现的细石器考古新材料 [J].
汤惠生 ;
周春林 ;
李一全 ;
梁中 .
科学通报, 2013, 58 (03) :247-253
[2]   中国全新世分区气温序列集成重建及特征分析 [J].
侯光良 ;
方修琦 .
古地理学报, 2012, 14 (02) :243-252
[3]   甘肃苏苗塬头地点石制品特征与古环境分析 [J].
张东菊 ;
陈发虎 ;
吉笃学 ;
L Barton ;
PJ Brantingham ;
王辉 .
人类学学报, 2011, 30 (03) :289-298
[4]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史前遗址2009年调查试掘报告 [J].
仪明洁 ;
高星 ;
张晓凌 ;
孙永娟 ;
PJeffrey Brantingham ;
David BMadsen ;
David Rhode .
人类学学报, 2011, 30 (02) :124-136
[6]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晚更新世人类遗存与生存模式 [J].
高星 ;
周振宇 ;
关莹 .
第四纪研究, 2008, (06) :969-977
[7]   近十年西藏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J].
霍巍 .
文物, 2000, (03) :85-95+97+1
[8]   略论青藏高原的旧石器和细石器 [J].
汤惠生 .
考古, 1999, (05) :44-54
[9]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时的冰川与环境 [J].
施雅风 ;
郑本兴 ;
姚檀栋 .
冰川冻土, 1997, (02) :3-10+12-19
[10]   末次间冰期以来我国东部沙区的古季风变迁 [J].
董光荣 ;
王贵勇 ;
李孝泽 ;
陈惠忠 ;
金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437-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