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北界

被引:221
作者
李才
机构
[1] 西藏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关键词
大地板块构造; 蛇绿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2—1983年间,作者在改则幅和日土幅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在黑头山—冈玛错—角木日—双湖一带,存在严重解体的蛇绿岩带。后经进一步工作,获悉该带明显地控制了冈瓦纳相和特提斯相石炭、二叠系的分布,并有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出露。因此,该带为一条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板块缝合带,它应是目前国内外地质界都在寻找的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西藏改则县夏岗江二叠纪混合植物群的初步研究及其古生物地理区系意义 [J].
李星学 ;
吴一民 ;
付在斌 .
古生物学报, 1985, (02) :150-170+271
[2]   中国冈瓦纳研究的兴起及与板块构造有关的几个关键古生物地理问题 [J].
王乃文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3) :103-115
[3]   亚洲大地构造的演化 [J].
李春昱 ;
王荃 ;
刘雪亚 ;
汤耀庆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3) :3-11
[4]   中国板块构造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J].
汤耀庆 ;
冯益民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3) :49-60+224
[5]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初步分析 [J].
黄汲清 ;
陈国铭 ;
陈炳蔚 .
地质学报, 1984, (01) :1-17
[6]   试论西藏地质幧造分区问题 [J].
王鸿祯 .
地球科学, 1983, (01) :1-8
[7]   西藏阿里喀喇昆仑南部的冈瓦纳——特提斯相石炭二叠系 [J].
梁定益 ;
聂泽同 ;
郭铁鹰 ;
张宜智 ;
许宝文 ;
王为平 .
地球科学, 1983, (01) :9-27
[8]   试论滇西澜沧群蛇绿岩套形成的构造环境 [J].
卫管一 ;
罗再文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 1982, (03) :41-46+138
[9]   澜沧江变质带南段蓝闪石片岩特征 [J].
周维全 ;
林文信 .
中国区域地质, 1982, (02) :76-85
[10]   滇西澜沧江南段蓝闪片岩带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彭兴阶 ;
罗万林 .
中国区域地质, 1982, (02) :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