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143
作者
田云
李波
张俊飚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排放;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D O I
10.16493/j.cnki.42-1627/c.2011.01.004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基于农地利用的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地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趋势。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的合理变形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够显著且波动性较强。与1993年相比,效率、结构因素分别实现了6.11%和26.62%的碳减排,而规模因素则对农地碳排放具有较强推动作用,产生了121.65%的碳增量。最后,据此提出促进农地利用减排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基于LMDI模型 [J].
李国志 ;
李宗植 .
农业技术经济, 2010, (10) :66-72
[2]   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巩帅臣 .
企业家天地, 2010, (01) :115-117
[3]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J].
朱勤 ;
彭希哲 ;
陆志明 ;
吴开亚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072-2079
[4]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5]  
中国CO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J]. 冯相昭,邹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3)
[6]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生态系统净碳释放量的影响 [J].
伍芬琳 ;
李琳 ;
张海林 ;
陈阜 .
生态学杂志, 2007, (12) :2035-2039
[7]  
A synthesi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net carbon flux in agriculture: comparing tillag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 Tristram O West,Gregg Marland.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 2002 (1)
[8]  
CO2 Mitigation by Agriculture: An Overview[J] . Keith Paustian,C. Vernon Cole,Dieter Sauerbeck,Neil Sampson.Climatic Change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