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被引:77
作者
魏国齐
陈更生
杨威
杨雨
胡明毅
张林
吴世祥
金惠
沈珏红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江汉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成都,河北廊坊,成都,湖北荆州,河北廊坊,河北廊坊,河北廊坊,河北廊坊
关键词
槽台; 沉积体系; 台缘鲕滩; 模式; 演化; 四川; 飞仙关组;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2.009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主要受开江 梁平海槽控制 ,短期存在的海槽在其两侧形成了较为对称的类似于威尔逊相模式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通过详细的钻井、露头等岩石学资料的研究 ,认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共六类沉积相。其盆地相较深海盆地相浅 ,主要发育深色泥灰岩和灰质泥岩 ;斜坡沉积特征明显 ,见浊流、碎屑流沉积 ,但陆棚相不发育 ,可能是海槽深度小、面积小引起的 ;随着海槽的关闭 ,海水变浅 ,海槽内部的沉积由盆地相向斜坡、台地边缘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相演化特征明显 ;到飞四段顶部 ,整个川北地区均一化为局限台地相或蒸发台地相沉积。由于海槽存在时间短 ,沉积相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演化过程十分清晰。随着海槽的关闭 ,海水向广海方向退却 ,台缘鲕滩也向海槽边界 ,即向广海方向发生了迁移 ,而且其发育层位逐渐变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川东北开江—梁平海槽发育对T1f鲕粒岩分布的控制 [J].
杨雨 ;
文应初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30-32+10
[2]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规律、勘探方法与远景预测 [J].
王一刚 ;
刘划一 ;
文应初 ;
杨雨 ;
张静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14-19+12
[3]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J].
杨家静 ;
王一刚 ;
王兰生 ;
文应初 ;
刘划一 ;
周国源 .
沉积学报, 2002, (02) :349-352
[4]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J].
王兴志 ;
张帆 ;
马青 ;
杨满平 ;
王一刚 ;
文应初 ;
杨雨 ;
张静 .
沉积学报, 2002, (02) :249-254
[5]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张帆 ;
杨雨 ;
张静 .
天然气工业, 1998, (06) :25-30+7-8
[6]  
上扬子西缘二叠纪—三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山转换耦合.[M].许效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7]  
沉积岩石学.[M].冯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8]  
沉积成岩作用.[M].刘宝;张锦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