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地区燕山期的挤压与伸展作用

被引:53
作者
马寅生
崔盛芹
曾庆利
吴满路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燕山运动; 挤压作用; 伸展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燕山地区中生代断裂演化、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和盆地演化的地质事实显示,燕山期不仅存在强烈的挤压作用,而且存在强烈的伸展作用。如果把整个侏罗、白垩纪期间的构造运动理解为燕山运动的话,那么燕山运动既形成强烈褶皱和逆冲推覆,又形成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整个燕山运动(旋回)包括3次挤压事件和3个伸展阶段,即早侏罗世末挤压事件(北票组沉积之后,海房沟组沉积之前)、晚侏罗世末挤压事件(土城子组沉积之后,义县组沉积之前)和白垩纪末挤压事件(第三系沉积之前);早侏罗世盆地伸展阶段、中晚侏罗世盆地伸展阶段和白垩纪盆地伸展阶段。燕山期内发生了3次由伸展到挤压的转换。
引用
收藏
页码:218 / 2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燕山东段—下辽河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构造演化 [J].
马寅生 .
地质力学学报, 2001, (01) :79-91
[2]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 [J].
马寅生 ;
崔盛芹 ;
吴淦国 ;
吴珍汉 ;
朱大岗 ;
李晓 ;
冯向阳 .
地球学报, 1999, (04) :385-391
[3]   燕山东段~下辽河地区中新生代断裂演化与构造期次 [J].
马寅生 .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03) :33-39
[4]   辽西北票地区南天门断裂的第四纪活动 [J].
马寅生 ;
崔盛芹 ;
吴淦国 ;
吴珍汉 ;
朱大岗 ;
李晓 ;
冯向阳 .
地球学报, 1998, (03) :3-5
[5]   辽西地区构造演化与盆地成因类型研究 [J].
王伟锋 ;
陆诗阔 ;
孙月平 .
地质力学学报, 1997, (03) :83-91
[6]   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宋鸿林 .
现代地质, 1996, (02) :149-158
[7]   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J].
赵越 .
地质论评, 1990, (01) :1-13
[8]   中国白垩纪底部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值的变化趋势及底部年龄确定 [J].
王东方 .
地球化学, 1983, (04) :426-430
[9]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
杨森楠 ;
李思田 .
地质学报, 1983, (03) :213-223
[1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J].
马杏垣 ;
刘和甫 ;
王维襄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83, (01)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