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后地台造山带新生代盆地成因一解

被引:22
作者
陈国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南工业大学地洼理论成矿学研究所
关键词
盆地成因; 后地台造山带; 新生代; 中国东部;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88.01.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广布于中国东部大陆及边缘海的新生代盆地,为主要的控油构造。它们均属于山间构造盆地,中填类磨拉石建造,以陆相红层占优势,均属拉伸型,一部分为裂谷。轴向主要为北北东—东北东,依雁列式(enechelon)分布,显系形成于由右旋剪力所导致的次生张力。据本区岩石圈发展史,它们系出现于中国古地台活化解体所成的地洼区发展的晚期,即后地台造山的主要活动期之后。这时由于大地热流相对降低,地壳相对收缩,遂产生或改造旧断裂成为众多的张性或张剪性断裂及拉伸型盆地。依卫星重力资料,西太平洋地区的地幔蠕动方向,主要朝南偏西,而中国西南部及印度洋则朝北偏东。由地幔蠕动流所生的右旋剪力牵引了岩石圈相应部位作相同方向移动,并产生同样的剪力,遂决定了上述盆地的雁列分布及其主要轴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GEM10B地球模型全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场及勒让德函数计算的研究 [J].
曾维鲁 .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06) :599-607
[2]   中国黄海、东海大地构造特征 [J].
丁培民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5, (03) :195-209
[3]   论汾渭地堑的大地构造性质——一个裂谷型地洼系 [J].
陈国达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4, (04) :319-326
[4]   任丘潜山油田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J].
陈国达 ;
费宝生 .
石油实验地质, 1983, (04) :241-249
[5]   中新生代油田与地壳构造关系的研究 [J].
刘元龙 ;
刘启玲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2, (02) :131-139
[6]   中国的地洼型油气田 [J].
陈国达 ;
费宝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0, (03) :167-176
[7]   地壳的第三基本構造單元——地窪区 [J].
陈国达 .
科学通报, 1959, (03) :94-95
[8]   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 [J].
陈国达 .
地质学报, 1956, (03) :239-271
[9]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 主编, 1977
[10]  
地台活化说及其找矿意义[M]. 地质出版社 , 陈国达著,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