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被引:8
作者
陈瑜 [1 ]
崔国发 [1 ]
谷建才 [2 ]
胡金贵 [3 ]
李烨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
[2] 河北农业大学
[3] 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 动态变化; 森林保护成效;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3.03.025
中图分类号
S759.93 [自然资源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以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为研究对象,根据1954年、1989年和2001年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对其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954年至2001年,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林地面积扩增22.8%,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7.9%,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增长了40%。经过多年的保护,疏林地郁闭成林,转为有林地;灌木林地由于天然更新,转化为疏林地或有林地;无林地也逐渐向有林地转化。树种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始终占主体地位,且越来越显著,其它乡土树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1954—2001年间,兴安落叶松面积由62 912 hm2增加到87 580hm2,面积增加24 668 hm2,增长了39%;白桦(Betula platyhylla)1954年为1 334 hm2,到2001年增加到4 094 hm2,增加2 760 hm2,增加了151%;原作为伴生树种出现的钻天柳(Chosenia macrolepis)和甜杨(Populus suaveolens)已形成林分,且占有一定面积。钻天柳和甜杨从1954年到2001年分别增加91 hm2和74 hm2。从龄级结构的变化看,经过近50 a的生长,各龄级间自然进级,高龄级林分面积、蓄积占显著优势。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保护,仍基本保持着原生性天然针叶林群落的特征,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顶级群落基本保持稳定,保持了寒温带原始林的特征。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保护区的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保护成效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红河州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及管理对策 [J].
周德生 ;
唐卫红 .
林业调查规划, 2010, 35 (02) :82-84
[2]   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 [J].
袁传武 ;
史玉虎 ;
唐万鹏 ;
胡必平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2) :43-46
[3]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J].
马泽清 ;
刘琪璟 ;
王秀茹 ;
林耀明 .
江西林业科技, 2007, (01) :1-7
[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近两期二类调查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J].
李桂芬 .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7, (01) :30-31
[5]   浅谈建立汗马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 [J].
张国凤 ;
孟庆鑫 ;
张国斌 .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4, (01)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