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特征与GPS速度场

被引:215
作者
张培震
王琪
马宗晋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震局GPS开放式研究中心,北京,湖北武汉,北京中国地震局GPS开放式研究中心,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壳缩短; 横向挤出; 顺时针旋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以青藏高原的GPS观测数据为基础 ,结合活动地质构造资料 ,研究了青藏高原的现今构造变形状态和机制 ,并探讨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所反映的大陆内部动力学过程。GPS观测的速度矢量揭示了青藏高原整体向北和向东运动的趋势 ,平行于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方向上的地壳缩短量约是 38mm/a ,而青藏高原周边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均在 10mm/a以下。大约 90 %的印度与欧亚板块相对运动量被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所吸收和调节。GPS速度矢量由南向北逐渐向东偏转 ,向东的分量也增加 ,形成了以羌塘地块北部 (或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 )和祁连山中部为中心的两个地壳物质向东流动带。青藏高原的向东挤出实际上是地壳物质在印度板块推挤下和周边刚性地块阻挡下围绕东构造结发生的顺时针旋转。
引用
收藏
页码:442 / 4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数据与速度场 [J].
王琪 ;
张培震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2, (02) :415-429
[2]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 [J].
张培震 ;
王琪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2, (02) :430-441
[3]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 [J].
王琪 ;
张培震 ;
牛之俊 ;
J.T.Freymueller ;
赖锡安 ;
李延兴 ;
朱文耀 ;
刘经南 ;
R.Bilham ;
K.M.Lar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529-536
[4]   中国大陆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 [J].
马宗晋 ;
陈鑫连 ;
叶叔华 ;
赖锡安 ;
魏子卿 ;
陈俊勇 ;
宁津生 ;
许厚泽 ;
丁国瑜 .
科学通报, 2001, (13) :1118-1120+1145
[5]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新生代地壳缩短量的估算及其地质依据 [J].
王二七 ;
B. C. Burchfiel ;
季建清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1) :1-9
[6]   精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多期复测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 [J].
刘经南 ;
许才军 ;
宋成骅 ;
施闯 ;
姜卫平 ;
董立祥 .
科学通报, 2000, (24) :2658-2663
[7]   中国大陆岩石圈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灾害 [J].
张培震 .
第四纪研究, 1999, (05) :404-413
[8]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89-295
[9]   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的发现与论证 [J].
潘裕生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2) :184-192
[10]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J].
李吉均 ;
文世宣 ;
张青松 ;
王富葆 ;
郑本兴 ;
李炳元 .
中国科学, 1979, (06) :60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