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

被引:284
作者
赵哈林
赵学勇
张铜会
周瑞莲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问题; 地理界定; 空间分布; 中国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于降水量 30 0~ 4 5 0mm ,干燥度 1~ 2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长城沿线 ,其东界和南界为黑龙江的龙江、安达 ,吉林的乾安和长岭 ,辽宁的康平、阜新 ,河北的丰宁、淮安 ,山西的浑源、五寨 ,陕西神木、榆林 ,甘肃环县 ,宁夏同心 ;其西界和北界为内蒙古的陈巴尔虎旗、乌兰浩特、林西、多伦、托克托、鄂托克和宁夏盐池。行政区划涉及 9省 10 6个旗 (县市 ) ,总面积 6 5 45 6 4km2 。全区耕地总面积 80 4 .6 9万hm2 ,人均占有耕地 0 .32hm2 ,农、林、牧用地比例为1.0∶1.17∶3.6 7。主要生态问题为 :沙漠化急剧发展、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 ;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 ,承载力急剧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其原因除了受自然不利因素影响和现代人为强烈干扰外 ,还有沙漠化的历史烙印、现代农牧交错带的北移错位和经济地理三大原因。该区的退化生态治理应注意 :大部分地区要逐步用榆、柳、松、杏等乡土树种取代高耗水肥的杨树树种 ,采取以灌木为主的乔灌草结合的带状造林方式 ,建立类似原生植被的人工疏林草原植被 ,充分发挥其生态屏障作用。农业应以发展灌溉农业和保护型农业为主攻方向 ,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大力提高生产水平、防止土地沙漠化
引用
收藏
页码:739 / 7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脆弱生态地质环境形成机制探讨 [J].
张殿发 ;
李凤全 .
农村生态环境, 2000, (04) :58-60+62
[2]   10世纪末西辽河流域沙漠化的突进及其原因 [J].
王守春 .
中国沙漠, 2000, (03) :7-11
[3]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J].
董光荣 ;
吴波 ;
慈龙骏 ;
周欢水 ;
卢琦 ;
罗斌 .
中国沙漠, 1999, (04) :22-36
[4]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人口负荷研究 [J].
王静爱 ;
徐霞 ;
刘培芳 .
资源科学, 1999, (05) :21-26+10
[5]   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 [J].
程序 .
资源科学, 1999, (05) :3-10
[6]   农牧交错带在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 [J].
史德宽 .
草地学报, 1999, (01) :17-21
[7]   农牧交错带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原土壤的变化 [J].
刘良梧 ;
周建民 ;
刘多森 ;
I.V.Ivanov ;
V.A.Gemkin ;
V.Y.Prikod’ko .
土壤, 1998, (05) :225-229
[8]   内蒙古高原东南部现代沙漠化过程 [J].
陈广庭 .
中国沙漠, 1991, (02) :14-22
[9]   黄河沿岸风成沙入黄沙量估算 [J].
杨根生 ;
刘阳宣 ;
史培军 .
科学通报, 1988, (13) :1017-1021
[10]   毛烏素沙地南沿的历史演化 [J].
王北辰 .
中国沙漠, 1983, (04)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