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早-中三叠世东平-足荣大型锰矿床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成因研究

被引:2
作者
赵立群 [1 ,2 ]
赵品忠 [3 ]
于晓飞 [4 ,5 ]
周尚国 [6 ]
吴华英 [1 ,2 ]
张敏 [1 ,2 ]
莫凌超 [1 ,2 ]
陈广义 [7 ]
机构
[1]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2] 中国冶金地质矿物综合利用研发中心
[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
[4]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5] 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
[6]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
[7]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东平-足荣锰矿; 北泗组; SHRIMP U-Pb定年;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矿床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2 [锰];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2 ;
摘要
广西东平-足荣大型锰矿床位于桂西南锰矿带上,是广西重要的锰矿富集区。其含矿地层为三叠系北泗组,是一套以硅-泥-灰为主浅海台盆相含锰碳酸盐岩沉积,含锰矿物主要为钙菱锰矿、锰方解石和锰白云石。本文对矿区锰矿层顶部的沉凝灰岩及含锰岩系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进而对锰矿成矿时代、成因、沉积环境、沉凝灰岩源区和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3件沉凝灰岩样品的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板柱状,发育良好的岩浆锆石振荡环带结构。206 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50.8±2.1Ma(MSWD=0.98)、250.6±2.2Ma(MSWD=0.49)和243.6±2.3Ma(MSWD=0.44)。进一步限定了"东平"式锰矿的成矿时代为早-中三叠世(不晚于241~246Ma的范围内)。沉凝灰岩的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微量、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可能形成于与俯冲消减作用相关的碰撞-弧相关或活动大陆边缘相关背景,推测东平-足荣锰矿的形成可能受到广西凭祥-东兴火山作用的影响。含锰岩系的U、V和Mo元素含量及U/Th、V/Cr、V/(V+Ni)、Ni/Co 比值显示东平-足荣锰矿形成于氧化-次氧化的沉积环境。logU-logTh、Fe/Ti-Al/(Al+Fe+Mn)图解及微量元素Ba含量、Ba/Sr值均指示成矿作用受到热水作用的影响。综合矿床地质研究,东平-足荣锰矿形成于弧后盆地拉张构造背景中,锰成矿受同期火山及海底热液作用影响,水体沉积环境为氧化-次氧化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901 / 192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70 条
[1]   再论锰的“内源外生”成矿说 [J].
薛友智 ;
姚敬劬 ;
黄金水 ;
王永基 ;
周尚国 .
地质与勘探, 2019, 55 (04) :891-898
[2]   二叠纪贵州遵义次级裂谷盆地结构及其对锰矿的控制作用 [J].
刘志臣 ;
周琦 ;
颜佳新 ;
汪洋 ;
陈登 ;
钟月丽 ;
秦先进 .
古地理学报, 2019, 21 (03) :517-526
[3]   湘西南南华系大塘坡组锰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以湖南靖州照洞锰矿床为例 [J].
李凤杰 ;
雷玉龙 ;
龚光林 ;
张昊 ;
沈凡 ;
荆锡贵 ;
成晓雨 .
地球科学, 2019, 44 (10) :3484-3494
[4]   华南板块西南缘中三叠统底部火山灰来源——以右江盆地者堡敢南一带凝灰岩为例 [J].
向坤鹏 ;
安亚运 ;
贺永忠 ;
赵磊 ;
易成兴 ;
刘奎勇 ;
张厚松 ;
黄勇 ;
盘应娟 ;
邓小杰 .
地质论评, 2019, 65 (02) :319-334
[5]   中国锰矿资源特征及潜力预测 [J].
丛源 ;
董庆吉 ;
肖克炎 ;
陈建平 ;
高永宝 ;
阴江宁 .
地学前缘, 2018, 25 (03) :118-137
[6]   贵州二叠系茅口组顶部锰矿沉积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J].
杨瑞东 ;
程玛莉 ;
高军波 ;
徐海 ;
李军 ;
陈军 ;
刘坤 .
地质学报, 2018, 92 (04) :804-816
[7]   西昆仑玛尔坎苏地区奥尔托喀讷什大型碳酸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张帮禄 ;
张连昌 ;
冯京 ;
徐仕琪 ;
冯昌荣 ;
郝延海 ;
郑梦天 ;
彭自栋 ;
董志国 .
地质论评, 2018, 64 (02) :361-377
[8]   华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酸性火山灰的源区与规模 [J].
王曼 ;
钟玉婷 ;
侯莹玲 ;
沈树忠 ;
徐义刚 ;
何斌 .
岩石学报, 2018, 34 (01) :36-48
[9]   桂西南地区三叠系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 [J].
尹青 ;
伊海生 ;
周凯 .
沉积学报, 2017, 35 (06) :1144-1157
[10]   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找矿模型——以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为例 [J].
周琦 ;
杜远生 ;
袁良军 ;
张遂 ;
杨炳南 ;
潘文 ;
余文超 ;
王萍 ;
徐源 ;
齐靓 ;
刘雨 ;
覃永军 ;
谢小峰 .
地质学报, 2017, 91 (10) :2285-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