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被引:206
作者
侯增谦
高永丰
孟祥金
曲晓明
黄卫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石家庄经济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北京,河北石家庄,北京,北京,西藏拉萨
关键词
构造控制; 埃达克岩; 斑岩铜矿; 碰撞造山带;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作为贱金属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西藏碰撞造山带,发育一条具有巨大成矿潜力的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含铜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来源于被加厚的藏南镁铁质下地壳,但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部分熔融也不能完全被排除。斑岩铜矿形成于陆-陆后碰撞伸展时期(13~18 Ma),即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之后。横切碰撞造山带的南北向正断层系统,类似于岛弧环境下的横切弧的断层系统,成为埃达克质斑岩岩浆快速上升和就位的通道与场所,并使岩浆热液系统中大量的含矿流体充分地分离而成矿。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J].
侯增谦 ;
莫宣学 ;
高永丰 ;
曲晓明 ;
孟祥金 .
矿床地质, 2003, (01) :1-12
[2]   冈底斯斑岩铜矿(化)带: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J].
曲晓明 ;
侯增谦 ;
黄卫 .
矿床地质, 2001, (04) :355-366
[3]   燕山期中国东部高原下地壳组成初探:埃达克质岩Sr、Nd同位素制约 [J].
张旗 ;
王元龙 ;
王焰 .
岩石学报, 2001, (04) :505-513
[4]  
Genesis of high Mg# andesites and the continental crust[J] . Peter B. Keleme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5 (1)
[5]  
Petrogenetic implications of Ti, Zr, Y, and Nb variations in volcanic rocks[J] . Julian A. Pearce,Michael J. Norry.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