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a B.P.来毛乌素地区的沙漠化问题

被引:34
作者
孙继敏
丁仲礼
袁宝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历史时期; 沙漠化;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1995.01.006
中图分类号
P931.3 [沙漠地貌学、干燥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对最近2000aB.P.来毛乌素地区的沙漠化研究表明,现今流沙的分布范围与气候之间“不平衡”,毛乌素沙地并非气候演变的“顶极产物”,而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过度的人类活动使“古沙翻新”的结果,但古沙翻新的形式在不同的地貌位置有所不同。同时,萨拉乌苏组中的古风成砂并非现代流沙的唯一沙源,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黑垆土之下的古风成砂。如果未来温室效应继续导致全球变暖,毛乌素沙地不会南侵,有向北退缩的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全新世中国季风区西北缘沙漠演化初步研究[J]. 高尚玉,陈渭南,靳鹤龄,董光荣,李保生,杨根生,刘连友,关有志,孙忠,金炯,曹继秀,张宇田.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02)
[2]   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地区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的关系及其地质时代问题 [J].
李保生 ;
董光荣 ;
高尚玉 ;
邵亚军 .
地质学报, 1987, (03) :218-230
[3]   陕北及鄂尔多斯地区降水变化与沙漠化 [J].
方修琦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01) :90-95
[6]   鄂尔多斯高原的第四纪古风成沙 [J].
董光荣 ;
李保生 ;
高尚玉 ;
吴正 ;
邵亚军 .
地理学报, 1983, (04) :341-347+450
[7]   内蒙城川地区湖泊的古今变迁及其与农垦之关系 [J].
朱士光 .
农业考古, 1982, (01) :14-18+157
[9]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J].
竺可桢 .
中国科学, 1973, (02) :168-189
[10]  
黄土高原地区北部风沙区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