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冠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李桂静 [1 ]
周金星 [2 ]
崔明 [1 ]
闫帅 [1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马尾松林冠; 降雨动能; 雨滴大小; 终点速度;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150146
中图分类号
S715.2 [林冠截流和树干水流];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林冠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机制,于2014年5—6月期间在福建长汀县观测了5场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采用滤纸色斑法对马尾松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并汇总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林内外的降雨雨谱,研究结果表明:1)与林外雨滴相比,林内雨滴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变大。林外雨滴数量为1 346个,林内雨滴数量为1 608个,比林外多19.5%;林外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6~5.7 mm,林内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4~6.1 mm。2)马尾松林下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双峰曲线,2个峰值对应的直径分别是1.5、3.6 mm,林外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单峰曲线,峰值对应的直径为1.8 mm,林内雨滴中数直径(3.2 mm)比林外(2.0 mm)高60.0%。3)雨滴直径(d)<2.0 mm时,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相似,d≥2.0 mm后,林内雨滴的终点速度开始低于林外,且二者间的差异随雨滴直径的增加由0.6%逐渐增加到2.0%。4)人工马尾松林是南方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种可行途径,降雨经林冠层后,受林冠截留和林冠高度的影响,降雨动能减少了21.8%。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roughfall under a single tree: Experimental study of rainfall amount, raindrops, and kinetic energy [J].
Nanko, Kazuki ;
Onda, Yuichi ;
Ito, Akane ;
Moriwaki, Hiromu .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1, 151 (09) :1173-1182
[2]  
Estimation of soil splash detachment rates on the forest floor of an unmanaged Japanese cypress plantation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of throughfall drop sizes and velocities.[J].Kazuki Nanko;Shigeru Mizugaki;Yuichi Onda.Catena.2007, 3
[3]  
北京山区森林植被结构对降雨输入过程的影响.[D].张艺.北京林业大学.2013, 11
[4]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与降雨特性关系研究.[D].姚毅臣.江西农业大学.2012, 07
[5]  
北京地区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D].王琛.北京林业大学.2010, 10
[6]  
北京山区森林植被影响下的降雨动力学特性研究.[D].罗德.北京林业大学.2008, 01
[7]   南方红壤区林下土壤侵蚀控制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J].
李桂静 ;
崔明 ;
周金星 ;
彭绍云 ;
谢炎敏 .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 (05) :1-5
[8]   北京山区侧柏林冠层对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J].
史宇 ;
余新晓 ;
张建辉 ;
罗海江 ;
张佳音 .
生态学报, 2013, 33 (24) :7898-7907
[9]   黄土坡面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产流产沙与养分流失规律 [J].
王升 ;
王全九 ;
董文财 ;
赵伟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4) :23-27
[10]   贡嘎山暗针叶林林冠对降雨能量再分配的影响研究 [J].
殷晖 ;
关文彬 ;
薛肖肖 ;
谢春华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2 (0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