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202
作者
刘海猛 [1 ]
方创琳 [1 ,2 ]
黄解军 [3 ]
朱向东 [4 ]
周艺 [5 ]
王振波 [1 ]
张蔷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4]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5]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雾霾; PM2.5; 时空演变; 联防联控; 空间杜宾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区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探究该地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种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京津冀202个区县PM2.5的时空分异特征,创新性地对自然与人文影响因素贡献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系统地甄别和量化。结果表明:2000-2014年来京津冀城市群PM2.5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季节上呈秋冬高、春夏低,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且城市建成区PM2.5浓度比周围郊区和农村平均高1020μg/m3;2014年仅有13.9%的区县空气质量达标,PM2.5浓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与扩散性,城市间交互影响距离平均为200 km,邻近地区的PM2.5每升高1%,将导致本地PM2.5至少升高0.5%;社会经济内因对PM2.5主要是正向影响,自然外因主要是负向影响;影响因素中对本地大气污染的直接效应贡献强度依次是:年均风速>年均气温>人口密度>地形起伏度>第二产业占比>能源消费>植被覆盖度,人均GDP、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本地PM2.5没有显著影响;对邻近地区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的因素排序是:植被覆盖度>地形起伏度>能源消费>人口密度;对于自然和人文影响因素应分别采取针对性的适应策略和调控策略,加强区域间联防联控与合作治理,在城市群规划中注重环保规划与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9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1]  
京津冀城市群空气污染的模式总结与治理效果评估[J]. 王振波,梁龙武,林雄斌,刘海猛.环境科学. 2017(10)
[2]   京津冀PM2.5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研究 [J].
周曙东 ;
欧阳纬清 ;
葛继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4) :102-109
[3]   中国环境污染源的区域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基于339个地级行政单元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周侃 ;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6, 71 (11) :1911-1925
[4]   2013—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及对策建议 [J].
高文康 ;
唐贵谦 ;
吉东生 ;
刘子锐 ;
宋涛 ;
程萌田 ;
王跃思 .
环境科学研究, 2016, 29 (11) :1567-1574
[5]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英文) [J].
蔺雪芹 ;
王岱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11) :1533-1549
[6]   颗粒物动态源解析方法综述与应用展望 [J].
高健 ;
李慧 ;
史国良 ;
丁爱军 ;
游志强 ;
张岳翀 ;
王涵 ;
柴发合 ;
王淑兰 .
科学通报, 2016, 61 (27) :3002-3021
[7]   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 [J].
邵帅 ;
李欣 ;
曹建华 ;
杨莉莉 .
经济研究, 2016, 51 (09) :73-88
[8]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研究的国际进展与总体评价(英文) [J].
方创琳 ;
刘海猛 ;
李广东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6, 26 (08) :1081-1116
[9]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大气污染防治 [J].
宋海鸥 ;
王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S1) (S1) :75-78
[10]   冬季PM的气象影响因素解析 [J].
张淑平 ;
韩立建 ;
周伟奇 ;
郑晓欣 .
生态学报, 2016, 36 (24) :7897-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