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双季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的研究

被引:22
作者
李立娟 [1 ,2 ]
王美云 [3 ]
薛庆林 [2 ]
崔彦宏 [2 ]
侯海鹏 [1 ]
葛均筑 [1 ]
赵明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关键词
双季玉米; 种植模式; 产量性能; 资源效率; 经济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冬小麦-夏玉米一直是黄淮海两熟区的主要种植模式,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冬季冻害和干旱时有发生,为了充分发挥玉米C4作物高光效、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特点,探索了双季玉米的新型种植模式。于2009年和2010年在河南新乡以冬小麦-夏玉米传统种植为对照,进行了双季籽粒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测定,结果表明,双季玉米与传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相比,周年产量略高,两年平均增幅2.3%;周年光、温生产效率平均增加26.1%和6.5%,周年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平均为1628元hm?2,还有140d农田休闲期。说明双季玉米模式是光温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效和简化的种植模式,也是一种有利于土壤休闲和避开冬季冻害和干旱的生态安全的模式,该模式将成为黄淮海地区长期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的补充,也是冬小麦冬季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1229 / 12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冬小麦-夏玉米“双晚”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及资源效率研究 [J].
付雪丽 ;
张惠 ;
贾继增 ;
杜立丰 ;
付金东 ;
赵明 .
作物学报, 2009, 35 (09) :1708-1714
[2]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J].
周进宝 ;
杨国航 ;
孙世贤 ;
赵久然 .
作物杂志 , 2008, (02) :4-7
[3]   作物产量“三合结构”定量表达及高产分析 [J].
张宾 ;
赵明 ;
董志强 ;
陈传永 ;
孙锐 .
作物学报, 2007, (10) :1674-1681
[4]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J].
王美云 ;
任天志 ;
赵明 ;
李少昆 ;
王晓波 ;
李立娟 ;
陈长利 .
作物学报, 2007, (08) :1316-1323
[5]   春夏玉米套作高产优质高效特性研究 [J].
宁堂原 ;
李增嘉 ;
焦念元 ;
赵春 ;
韩宾 .
玉米科学, 2005, (04) :99-101
[6]   黄淮海农区集约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特性研究 [J].
赵秉强 ;
张福锁 ;
李增嘉 ;
李凤超 ;
劳秀荣 ;
史春余 ;
董庆裕 ;
张骏 ;
刘嘉军 ;
杨恩学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6) :649-655
[7]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 [J].
王绍武 .
气象学报, 1994, (03) :261-273
[8]   中国地区太阳总輻射的空間分布特征 [J].
左大康 ;
王懿贤 ;
陈建绥 .
气象学报, 1963, (01) :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