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石窑沟斑岩钼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年龄

被引:44
作者
高亚龙 [1 ,2 ]
张江明 [3 ]
叶会寿 [4 ]
孟芳 [1 ]
周珂 [1 ]
高阳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3] 武警黄金第六支队
[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斑岩钼矿; 岩石圈伸展; 石窑沟; 东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在东秦岭钼成矿带最近探明的石窑沟大型钼矿床位于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带与北东向石窑沟-焦园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获得钼金属储量10余万吨,平均品位0.068%。钼矿化呈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斑岩体及其围岩熊耳群火山岩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具有斑岩型钼矿床的一些基本特点。在矿床中选取5件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采用ICP-MS法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131.3±2.4~134.3±2.6Ma,等时线年龄135.2±1.8Ma(MSWD=0.18),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豫西熊耳山地区雷门沟、鱼池岭等钼矿床形成时代相近。据辉钼矿Re含量(8.242×10-6~30.24×10-6)推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矿床为东秦岭-大别山地区中生代第三期钼成矿作用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729 / 7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张国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2]  
中国东部岩石圈结构与构造岩浆演化.[M].任纪舜;杨巍然主编;.原子能出版社.1998,
[3]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特征、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M].张进江等著;.海洋出版社.1998,
[4]  
华北地块南缘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M].王志光等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5]  
中国钼矿床.[M].罗铬玖等编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  
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地质和成矿.[M].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第一地质调查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7]  
豫西熊耳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与钼(金)成矿作用.[D].李永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06
[8]   豫西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 [J].
周珂 ;
叶会寿 ;
毛景文 ;
屈文俊 ;
周树峰 ;
孟芳 ;
高亚龙 .
矿床地质, 2009, 28 (02) :170-184
[9]   河南祁雨沟金成矿系统辉钼矿Re-Os年龄和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地球化学 [J].
姚军明 ;
赵太平 ;
李晶 ;
孙亚莉 ;
原振雷 ;
陈伟 ;
韩军 .
岩石学报, 2009, 25 (02) :374-384
[10]   华南地区中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环境附视频 [J].
毛景文 ;
谢桂青 ;
郭春丽 ;
袁顺达 ;
程彦博 ;
陈毓川 .
高校地质学报, 2008, (04) :5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