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中国北方13省的耕地变化与驱动力

被引:151
作者
李景刚
何春阳
史培军
陈晋
辜智慧
徐伟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利用变化; 空间过程; 耕地变化驱动力; 中国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利用1983年1月至1999年12月长时间序列NOAA/AVHRR NDVI 数据和2001年逐旬SPOT/VGT 数据,获取了中国北方13省1980s初期、1990s初期、1990s末期和2000s初期地表土地覆盖特征,阐述了中国北方13省的耕地变化过程,并重点讨论了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特征的影响和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发现:(1) 裸地、耕地等弱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而林地和草地等生态功能用地和混合功能用地持续减少是我国北方19831999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但在2000s初期,这种状况有所改观,表明国家自20世纪末期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发挥作用;(2) 从19832001年,中国北方13省的耕地重心整体上表现出向西南方向偏移的趋势。此外,地形和交通状况对耕地的空间变化过程影响明显,区域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平原和丘陵地带,耕地利用强度一般随着距交通干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少;(3) 人们生活收入水平以及农业产量变化与耕地变化关系密切,其中人们生活收入水平与耕地面积成负相关,而农业产量与耕地面积呈正相关,表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非农用地量增加以及农业用地内部的结构调整是中国北方13省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动因分析 [J].
何书金 ;
李秀彬 ;
朱会义 ;
张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3) :345-352
[2]   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研究——从荷兰“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看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J].
史培军 ;
宋长青 ;
景贵飞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2) :161-168
[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蔡运龙 .
地理研究, 2001, (06) :645-652
[4]   我国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J].
陈佑启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6) :29-32
[5]   NECT上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石瑞香 ;
康慕谊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5) :700-705
[6]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7]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29-333
[8]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J].
王秀兰 ;
包玉海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1) :83-89
[9]   内蒙古乌拉盖地区景观破碎化与土地利用对策的研究 [J].
李朝生 ;
梁存柱 ;
王炜 ;
刘钟龄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9, (01) :66-73
[10]   我国耕地面积重心及耕地生态背景质量的动态变化 [J].
高志强 ;
刘纪远 ;
庄大方 .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01)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