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

被引:31
作者
方修琦 [1 ]
张学珍 [2 ,1 ]
戴玉娟 [1 ]
李蓓蓓 [1 ]
侯光良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温度变化; 区域差异; 中国大陆; 聚类分析;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0.04.006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国大陆160个地面站和寒潮关键区9个站点气象数据,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突变检验方法,分析1951~2005年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可分5个大区,共11个亚区(基本区域单元),各区分界线多与大地貌单元的界线相一致;除川黔桂区外,其余10个亚区均表现出显著升温趋势,升温率0.15~0.54℃/10a;自北向南,升温速率逐渐减小,开始升温时间推迟。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变化过程的空间差异与各区域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程度的不同密切相关,是冬季风环流与大地貌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71 / 5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空间模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 [J].
朱艳峰 ;
谭桂容 ;
王永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66-270
[2]   影响我国冬季温度的若干气候因子 [J].
李勇 ;
陆日宇 ;
何金海 .
大气科学, 2007, (03) :505-514
[3]   冬季北大西洋海温年际、年代际变化与中国气温的关系 [J].
曲金华 ;
江志红 ;
谭桂容 ;
孙力 .
地理科学, 2006, (05) :5557-5563
[4]   近50年中国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 [J].
张晶晶 ;
陈爽 ;
赵昕奕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4) :1-6
[5]   全球升温对中国区域温度纬向梯度的影响 [J].
卢爱刚 ;
庞德谦 ;
何元庆 ;
庞洪喜 ;
院玲玲 .
地理科学, 2006, (03) :345-350
[6]   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 [J].
龚道溢 ;
朱锦红 ;
王绍武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1) :8-14
[7]   中国气温异常的区域特征研究 [J].
屠其璞 ;
邓自旺 ;
周晓兰 .
气象学报, 2000, (03) :288-296
[8]   中国近46年冬季气温序列变化的研究 [J].
周自江 ;
王颖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0, (01) :106-112
[9]   影响中国寒潮冷高压的统计研究 [J].
张培忠 ;
陈光明 .
气象学报, 1999, (04) :493-501
[10]   中国冬季月平均气温异常的旋转EOF分析 [J].
吴洪宝,李栋梁,章基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5, (03) :34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