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赣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壳组成及造山过程

被引:50
作者
张彦杰
周效华
廖圣兵
张晓东
武彬
王存智
余明刚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北缘; 新元古代; 物质组成; 造山过程; 鄣公山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位处江南造山带北缘,区内广布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其形成于821~840Ma间的新元古代早期,以景德镇-鄣源-伏川区域断裂带为界,南部为形成于大陆边缘拉张构造环境下的溪口岩群;北部的双桥山群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系是与岛弧有关盆地中的沉积物。北东—南西向展布于鄣公山北坡的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火山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类呈构造碎块或碎片产出于溪口岩群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组成的复理石基质中,通过对其产出地质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其形成于低速扩张的陆缘小洋盆扩张脊环境,具初始洋壳基性岩特征,属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呈夹层产出于双桥山群地层中的大量玻屑晶屑凝灰岩及少量变安山岩、变流纹岩等具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形成于大陆边缘火山弧构造环境。综合区内沉积事件、岩浆事件和构造事件等,提出皖赣相邻区新元古代经历了古扬子板块东南缘裂开-陆缘小洋盆有限俯冲-弧陆碰撞造山-造山期后陆壳裂陷沉积的构造演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401 / 1427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华北—江南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的再认识 [J].
高林志 ;
张传恒 ;
刘鹏举 ;
丁孝忠 ;
王自强 ;
张彦杰 .
地球学报, 2009, 30 (04) :433-446
[2]   中国东南陆区岩石圈结构与大规模成矿作用 [J].
杨明桂 ;
黄水保 ;
楼法生 ;
唐维新 ;
毛素斌 .
中国地质, 2009, 36 (03) :528-543
[3]   华南新元古代中期裂谷火山岩系: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的地质纪录 [J].
夏林圻 ;
夏祖春 ;
李向民 ;
马中平 ;
徐学义 .
西北地质, 2009, 42 (01) :1-33
[4]   华南双桥山群和河上镇群凝灰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对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演化的制约 [J].
高林志 ;
杨明桂 ;
丁孝忠 ;
刘燕学 ;
刘训 ;
凌联海 ;
张传恒 .
地质通报, 2008, (10) :1744-1751
[5]   皖浙赣断裂带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J].
余心起 ;
江来利 ;
许卫 ;
邱瑞龙 ;
杜建国 ;
戴圣潜 .
地学前缘, 2007, (03) :102-113
[6]   华南前寒武纪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 [J].
郑永飞 ;
张少兵 .
科学通报 , 2007, (01) :1-10
[7]   华夏地块:一个由古老物质组成的年轻陆块 [J].
于津海 ;
魏震洋 ;
王丽娟 ;
舒良树 ;
孙涛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4) :440-447
[8]   皖南石耳山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定年以及元素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吴荣新 ;
郑永飞 ;
吴元保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3) :364-382
[9]   华南“南华系”研究新进展——论南华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J].
王剑 .
地质通报, 2005, (06) :491-495
[10]   赣东北-皖南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演化 [J].
邓国辉 ;
刘春根 ;
冯晔 .
地球学报, 2005, (01)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