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

被引:118
作者
李艳芳
邵德勇
吕海刚
张瑜
张小龙
张同伟
机构
[1]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沉积环境; 五峰组—龙马溪组; 有机质富集; 微量元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选择四川盆地长宁县双河镇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新鲜露头剖面,对24个页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硫含量和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了主、微量元素含量在剖面垂向上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海盆古沉积环境的关系,讨论了控制四川盆地奥陶纪—志留纪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约20 m的层段有机碳含量(TOC)较高,达2.2%7.76%,向上有机碳含量变低(0.81%1.83%)并趋于稳定。页岩的主要成分为SiO2(55.67%)、Al2O3(10.13%)和CaO(9.51%)。TiO2和Al2O3含量在剖面底部低,向上增大,指示陆源碎屑物质输入增加。富有机质页岩的SiO2和CaO含量明显高于贫有机质页岩的含量,而Al2O3、Fe2O3和TiO2含量较低;同时,在富有机质层段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V、Ni、Co、Cr和营养型元素Ba明显富集。Ni/Co、V/Cr、U/Th和黄铁矿矿化度(DOPT)指示五峰组沉积时期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变化较大,以贫氧—厌氧环境为主,龙马溪组底部水体还原性比五峰组强,为具有一定H2S含量的静海相环境,而中上部则为正常富氧环境。页岩中P和过剩钡(Baxs)含量指示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期具有高生产力特征,且TOC与氧化还原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氧化还原环境。Mo/TOC与DOPT图解表明控制龙马溪组页岩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因素是氧化还原条件,而控制五峰组的则是水体滞留。龙马溪组有机质的富集主要是由海平面升降造成的海水缺氧程度所控制,而五峰组主要是水体滞留造成的海底缺氧使有机质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引用
收藏
页码:1470 / 148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U-Mo协变模式与古海盆水体滞留程度的判识 [J].
李艳芳 ;
吕海刚 ;
张瑜 ;
张小龙 ;
邵德勇 ;
闫建萍 ;
张同伟 .
地球化学, 2015, 44 (02) :109-116
[2]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判别指标 [J].
王淑芳 ;
董大忠 ;
王玉满 ;
黄金亮 ;
蒲泊伶 .
海相油气地质, 2014, 19 (03) :27-34
[3]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水动力成因页岩岩相特征 [J].
王志峰 ;
张元福 ;
梁雪莉 ;
程飞 ;
金其虎 ;
刘伟 ;
张海波 ;
李海鹏 .
石油学报, 2014, 35 (04) :623-632
[4]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有机质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J].
张小龙 ;
李艳芳 ;
吕海刚 ;
闫建萍 ;
妥进才 ;
张同伟 .
煤炭学报, 2013, 38 (05) :851-856
[5]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J].
郭少斌 ;
王义刚 .
石油学报, 2013, 34 (03) :445-452
[6]   渝东南渝科1井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特征与含气量 [J].
谢忱 ;
张金川 ;
李玉喜 ;
王小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1) :11-15
[7]   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J].
王玉满 ;
董大忠 ;
李建忠 ;
王社教 ;
李新景 ;
王黎 ;
程克明 ;
黄金亮 .
石油学报, 2012, 33 (04) :551-561
[8]   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沉积环境及对烃源岩的影响 [J].
张春明 ;
张维生 ;
郭英海 .
地学前缘, 2012, 19 (01) :136-145
[9]   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示踪 [J].
熊小辉 ;
肖加飞 .
地球与环境, 2011, 39 (03) :405-414
[10]   四川盆地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矿物成分特征及意义 [J].
陈尚斌 ;
朱炎铭 ;
王红岩 ;
刘洪林 ;
魏伟 ;
方俊华 .
石油学报, 2011, 32 (05) :775-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