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桂矿集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22
作者
陈懋弘 [1 ]
毛景文 [1 ]
吴六灵 [2 ]
郑建民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广西地勘局地质队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成矿年代学; 微细浸染型金矿; 滇黔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近10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对滇黔桂矿集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年代学进行了研究,采用的同位素定年方法有蚀变矿物及流体包裹体Rb-Sr法,硫化物Pb-Pb法,石英裂变径迹法等,获得了276~259、206、157~82 Ma等3组数据.文中对这些测年方法及所获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初步探讨了这些测年数据与右江盆地发展演化历史和相关的构造-热事件的关系,认为伴随盆地裂解的二叠纪玄武岩岩浆活动主要起提供部分矿源层的作用,而110~80 Ma华南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及相关岩浆活动可能是该区大规模成矿的动力学背景.提出了利用硫化物Re-Os法,热液绢云母40Ar-39Ar法等直接精确测定热液矿物年龄以获得成矿年龄的方法和可能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34 / 3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1]   晚古生代—三叠纪南盘江海的构造古地理问题 [J].
吴浩若 .
古地理学报, 2003, (01) :63-76
[12]   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定年的可靠性 [J].
姚海涛 ;
郑海飞 .
地球化学, 2001, (06) :507-511
[13]   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 [J].
刘建明 ;
叶杰 ;
刘家军 ;
顾雪祥 .
矿床地质, 2001, (04) :367-377
[14]   桂西晚古生代深水沉积研究的新进展 [J].
邝国敦 .
南方自然资源, 2001, (03) :1-6
[15]   金矿床测年方法的某些进展 [J].
谢桂青 ;
胡瑞忠 .
地质地球化学, 2001, (01) :57-62
[16]   滇桂交界区印支期增生弧型造山带:兼论与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 [J].
吴根耀 ;
马力 ;
钟大赉 ;
吴浩若 ;
季建清 ;
邝国敦 ;
徐克定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1, (01) :8-18
[17]   裂变径迹定年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
李小明 ;
谭凯旋 .
地质地球化学, 2000, (04) :96-100
[18]   金属矿床Re-Os同位素示踪与定年研究 [J].
蒋少涌 ;
杨竞红 ;
赵葵东 ;
于际民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6) :669-677
[19]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锶同位素证据 [J].
苏文超 ;
胡瑞忠 ;
彭建堂 ;
方维萱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0, (04) :256-259
[20]   浅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 [J].
毛景文 ;
华仁民 ;
李晓波 .
矿床地质, 1999, (04) :29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