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对旱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128
作者
赵满兴
周建斌
杨绒
郑险峰
翟丙年
李生秀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旱地; 氮肥; 氮素吸收与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西北旱地4个主要冬小麦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地促进了小麦地上部分氮素累积总量,子粒氮素累积量在施氮量180 kg/hm2时最高,再增加氮肥用量子粒氮素累积量降低;施氮明显增加了收获时茎秆氮素的残留量。不同品种间氮素累积量差异显著,其中小偃22最高,其后依次为陕253、小偃503和陕229;小偃22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效率均高于其它几个小麦品种。不同器官相比,开花前氮素主要累积在叶片中,茎秆的累积量在开花期达到最大。不同部位氮素转移效率为叶片>穗>茎秆;叶、茎、穗氮素转移效率存在基因型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143 / 21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水氮利用效率研究.[D].孙春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01
[2]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差异研究 [J].
朱新开 ;
郭文善 ;
封超年 ;
彭永欣 ;
凌启鸿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2) :148-154
[3]   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氮的吸收、转化利用及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J].
杜金哲 ;
李文雄 ;
胡尚连 ;
刘锦红 .
作物学报, 2001, (02) :253-260
[4]   超高产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及分配规律的研究 [J].
姜丽娜 ;
李春喜 ;
代西梅 ;
尚玉磊 ;
吴勇 .
麦类作物学报, 2000, (02) :53-59
[5]   小麦组织氮的积累与分配及其相关性研究 [J].
赵万春 ;
DAVIDGB ;
OBRIENL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6) :38-43
[6]   关中小麦品种同化物积累分配特性与源库构成遗传改良的研究 [J].
许为钢 ;
胡琳 ;
吴兆苏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1999, (05) :548-555
[7]   不同类型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及施氮对策探讨 [J].
赵广才 ;
张保明 ;
王崇义 .
作物学报, 1998, (06) :894-898
[8]   超高产小麦吸氮特性与氮肥运筹的初步研究 [J].
张洪程 ;
许轲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董明辉 .
作物学报, 1998, (06) :935-940
[9]   超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吸收、分配与运转规律的研究 [J].
韩燕来 ;
介晓磊 ;
谭金芳 ;
郭天财 ;
朱云集 ;
王晨阳 ;
夏国军 ;
刘征 .
作物学报, 1998, (06) :908-915
[10]   春小麦品种氮的吸收积累和转运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 [J].
张庆江 ;
张立言 ;
毕桓武 .
作物学报, 1997, (06) :71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