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形因子的三峡库区腹地耕地演变——以草堂溪流域为例

被引:18
|
作者
王永艳 [1 ,2 ]
李阳兵 [1 ,2 ]
甘彩红 [1 ,2 ]
李源 [1 ]
机构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变化幅度; 地形位指数; 聚集度; 平均最邻近距离;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3.0384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以1990、2000、2004和2007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和1∶5万的DEM数据为数据源,利用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和Fragstas 3.3景观格局分析功能对库区腹地耕地演变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草堂溪流域耕地数据库以及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图,然后将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梯度分别与耕地数据进行图层运算,提取坡耕地的面积,探讨不同地形下耕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在各地形因素上的分布表现为15°~35°坡度带、500~1000 m高程级别、东南坡及南坡以及中高地形上。1990—2007年,研究区耕地在面积和空间格局上均发生很大的变化,随地形梯度的增大,4个时期耕地分布面积随地形位指数的增大表现为先升后降;聚集度减少特别显著的主要集中在第4(1.2~1.5)和5(1.5~2.0)两个地形梯度带,即中高地形位的耕地之间聚集程度降低,破碎程度加剧,生态环境好转。
引用
收藏
页码:1903 / 19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Forces Driving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China[J]. CAO Yin-gui,BAI Zhong-ke,ZHOU Wei,WANG Jing.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3(01)
  • [2] 1983-2009年黄土高塬沟壑区耕地结构特征演变分析
    张建军
    陈凤娟
    白建勤
    张晓萍
    雷泳南
    刘二佳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6) : 232 - 239
  • [3] 三峡库区紫色岩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动态监测
    赵岩洁
    李阳兵
    冯永丽
    [J]. 资源科学, 2012, 34 (06) : 1125 - 1133
  • [4] 基于DEM的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以商州区张地沟小流域为例
    贺敬滢
    张桐艳
    李光录
    周茂玲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02) : 206 - 212
  • [5] 三峡库区蓄水运行前后水土流失时空变化模拟及分析
    徐昔保
    杨桂山
    李恒鹏
    苏伟忠
    [J]. 湖泊科学, 2011, 23 (03) : 429 - 434
  • [6] 长江流域坡耕地治理探讨
    胡玉法
    [J]. 人民长江, 2009, 40 (08) : 72 - 75
  • [7] 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不同坡度带与坡向带的景观格局研究——以巫溪县为例
    仙巍
    邵怀勇
    周万村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07, (01) : 140 - 144
  • [8] 三峡库区耕地变化研究
    曹银贵
    王静
    程烨
    付梅臣
    饶彩霞
    许宁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 117 - 125
  • [9] 黑河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影响比较
    王根绪
    刘进其
    陈玲
    [J]. 地理学报, 2006, (04) : 339 - 348
  • [10] 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杨晓艳
    朱德举
    郧文聚
    程锋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9) : 67 -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