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典型盆地充填序列及迁移特征:对中生代构造转折的响应

被引:55
作者
李忠
刘少峰
张金芳
王清晨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燕山; 中生代; 盆地充填; 古流; 构造转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燕山地区中生代典型盆地充填序列可以划归为4个阶段,反映了岩石图从挠曲(T3)、挠曲并伴随弱的裂陷(J1+2)、构造转换(J3)到裂陷(K)为主的区域构造演化.除第一阶段外,其他3个阶段均是以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的发育开始,以厚层粗碎屑岩或砾岩的产出结束,反映了盆地构造演化的旋回性,各阶段盆地应力体制具有较为规律的从张性到压性的变化,但并非单一的裂陷(谷)旋回机制所能解释.根据充填序列、古流配置和沉积体系重塑原型盆地,结果表明在晚侏罗世燕山地区主要盆地走向和控盆构造线方向已发生了从EW向到NE向的明显变化,但盆地群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特征,直到早白垩世区域控盆构造线方向才转为NNE向.
引用
收藏
页码:931 / 9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北京西山侏罗纪盆地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J].
赵越 ;
崔盛芹 ;
郭涛 ;
徐刚 .
地质通报, 2002, (Z1) :211-217
[2]   燕山地区燕山期的挤压与伸展作用 [J].
马寅生 ;
崔盛芹 ;
曾庆利 ;
吴满路 .
地质通报, 2002, (Z1) :218-223
[3]   中国东部燕山期高Sr低Y型中酸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对中国东部地壳厚度的制约 [J].
葛小月 ;
李献华 ;
陈志刚 ;
李伍平 .
科学通报, 2002, (06) :474-480
[4]   燕山造山带侏罗-白垩纪岩浆活动与构造序列的关系初探 [J].
汪洋 ;
邓晋福 ;
姬广义 .
北京地质, 2001, (04) :1-7
[5]   鲁西富钾火山岩和煌斑岩的Ar-Ar定年及源区示踪 [J].
邱检生 ;
徐夕生 ;
罗清华 .
科学通报, 2001, (18) :1500-1508
[6]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 [J].
张长厚 ;
宋鸿林 ;
王根厚 ;
颜丹平 ;
孙卫华 .
地球科学, 2001, (05) :464-472
[7]   胶东大型黄金矿集区及大规模成矿作用 [J].
翟明国 ;
杨进辉 ;
刘文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545-552
[8]   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起源 [J].
李伍平 ;
路凤香 ;
李献华 ;
周瑶琪 ;
孙善平 ;
李家振 ;
章大港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 (02) :123-133
[9]   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J].
张旗 ;
王焰 ;
钱青 ;
杨进辉 ;
王元龙 ;
赵太平 ;
郭光军 .
岩石学报, 2001, (02) :236-244
[10]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J].
张旗 ;
钱青 ;
王二七 ;
王焰 ;
赵太平 ;
郝杰 ;
郭光军 .
地质科学, 2001, (02) :24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