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糖体抗体阳性判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1
|
作者
彭晓东
王兰兰
武永康
张瑞薇
刘瑾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免疫实验室
关键词
抗核糖体抗体; 免疫印迹法; SLE;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2 [医学免疫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2 ;
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分子量为 38kD和 或 15 16 5kD多肽抗原的抗核糖体抗体 (anti ribosomalantibodies)与SLE的关系 ,探讨抗核糖体抗体的阳性判断标准及其在SLE中的检出情况。方法 :收集病人血清 2 6 2例 ,包括SLE115例、RA5 7例、硬皮病 2 0例、MCTD39例及其他免疫性疾病 31例 ,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其抗ENA抗体谱。结果 :分别以同时出现 38kD和 16 5 15kD蛋白条带以及出现 38kD蛋白条带为判断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的标准 ,则该抗体对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分别为 2 8 7% (33 115 )、96 6 % (14 2 14 7)及 17 4 % (2 0 115 )、97 3% (14 3 14 7) ,两者比较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仅 38kD分子阳性的 14例样本中 ,SLE占大多数 ,显著多于其它疾病 (71 4 %比 2 8 6 % ,P <0 0 5 ) ;38kD分子阳性同时伴抗Sm抗体阳性者多于抗Sm抗体阴性者 ,但无显著性差异 (6 4 3%比 35 7% ,P >0 0 5 )。结论 :抗核糖体抗体 38kD分子与SLE密切相关 ,而与抗Sm抗体相关性不强。以 38kD为主要抗原多肽判断抗核糖体抗体 ,不仅可以提高该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同时也不会降低其对SLE诊断的特异性 ,该判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38 / 64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狼疮性肝损害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附32例临床分析)
    许韩师
    叶任高
    纪玉莲
    丁书章
    杨琼琼
    余学清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 (08) : 4 - 5+109
  • [2]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的关系
    杨念生
    崔淑杰
    叶任高
    陈雄辉
    [J]. 新医学, 1998, (10) : 512 - 513
  • [3] 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血清ENA抗体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汪新义
    程焕明
    张发义
    杜文莉
    [J].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6, (05) : 8 - 10
  • [4] 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糖体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许以华
    陈顺乐
    魏莹
    董桂芳
    叶萍
    黄铭新
    不详
    [J]. 上海免疫学杂志 , 1990, (04) : 213 -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