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与GIS的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被引:32
作者
徐庆勇 [1 ,2 ]
黄玫 [2 ]
陆佩玲 [1 ]
李仁强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长江三角洲;
D O I
10.13198/j.res.2011.01.60.xuqy.002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使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遥感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极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其中部的太湖流域和浙江中西部,占整个研究区的20.10%;轻度和中度脆弱区遍布于整个研究区,占55.25%;微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北部和浙江东部,占24.65%.总体来看,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属轻度和中度脆弱.影响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自然因素有≥35℃日数、旱涝分布、海拔高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累加值、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人为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人均废水排放量、人均废气排放量、化肥施用强度、土地利用变化、"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人口密度和GDP.极度和重度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大、资源匮乏、污染强度大、土壤侵蚀严重和生物多样性低.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刘燕华;李秀彬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
[2]  
城市系统工程.[M].程建权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  
多元统计分析.[M].于秀林;任雪松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4]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整治.[M].赵跃龙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5]   Regional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new method [J].
Wang, X. D. ;
Zhong, X. H. ;
Liu, S. Z. ;
Liu, J. G. ;
Wang, Z. Y. ;
Li, M. H. .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8, 72 (10) :1929-1939
[6]   Land use impacts o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in temperate Argentina [J].
Guerschman, JP ;
Paruelo, JM ;
Burke, IC .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3, 13 (03) :616-628
[7]  
Fuzzy Decision Analysis for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Mid-Atlantic Region<Superscript>1</Superscript>.[J].Liem T. Tran;C. Gregory Knight;Robert V. O'Neill;Elizabeth R. Smith;Kurt H. Riitters;James Wickham.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2, 6
[8]   长江三角洲夏季降水异常及气候成因 [J].
蒋薇 ;
宋连春 ;
王式功 ;
吕军 .
气象科学, 2009, 29 (03) :355-361
[9]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 [J].
张笑楠 ;
王克林 ;
张伟 ;
陈洪松 ;
何寻阳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749-757
[10]   197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J].
谢天成 ;
朱晓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