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与侏罗系不整合面测井识别方法讨论

被引:8
作者
李慧琼 [1 ]
蒲仁海 [1 ]
屈红军 [1 ]
赵德勇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不整合面; 测井资料; 延长组; 延安组; 富县组; 电阻率;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17-04-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631.81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利用区域地质背景和测井资料,用测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不整合面进行识别,为准确划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提供依据。研究后认为,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5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特征及识别方法受延长组顶部地层的剥蚀程度和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共同控制。测井方法识别不整合面最主要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河道充填砂岩形成的箱型测井曲线的底界,主要发育在甘陕古河谷;二是由于不整合面下发育黏土风化壳而使不整合面上具有电阻率值最小的特征,主要发育在古地貌的斜坡带。此外,不整合面的识别还需参考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厚度、标志层特征,同时结合邻井对比和等厚原则,才可有效准确地识别不整合面,并对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进行准确的划分。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油层组古地貌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以陕北W地区为例 [J].
张凤奇 ;
严小鳙 ;
武富礼 ;
李沼 ;
王维喜 ;
白二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5) :619-624
[2]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9、延10、长1标志层特征及其成因 [J].
郭泳妤 ;
吴少波 ;
熊哲 .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4) :71-74
[3]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延安组、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J].
于雷 ;
陈建文 ;
金绍臣 ;
陈振波 ;
郭小燕 ;
车飞 .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06) :49-53+59
[4]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标志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J].
庞军刚 ;
陈全红 ;
李文厚 ;
郝磊 ;
李赛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2 (05) :806-812
[5]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下侏罗统富县组沉积相特征 [J].
刘犟 ;
李凤杰 ;
侯景涛 ;
方朝刚 ;
孟立娜 .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03) :74-78
[6]   鄂尔多斯盆地3条油藏大剖面对风险勘探的意义 [J].
赵振宇 ;
郭彦如 ;
徐旺林 ;
张延玲 ;
高建荣 ;
张月巧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1) :16-22
[7]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地层分布特征 [J].
陈永峤 ;
李伟华 ;
汪凌霞 ;
文志刚 .
地层学杂志, 2011, (01) :41-48
[8]   镇泾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古风化壳研究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 (04) :16-19+194
[9]   陕北地区延长组标志层特征及形成机制附视频 [J].
庞军刚 ;
李文厚 ;
陈全红 .
地层学杂志, 2010, (02) :173-178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 [J].
郭正权 ;
张立荣 ;
楚美娟 ;
黄锦绣 .
古地理学报, 2008, (01) :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