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

被引:26
作者
兰朝利 [1 ]
王建国 [1 ]
周晓峰 [1 ]
代金友 [1 ]
杨明慧 [2 ]
崔志员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延安组; 彭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4.05.010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层位延安组平面展布特征变化较大,影响了对其油藏成藏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区延安组基本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自延长组长6、长7段炭质泥岩或油页岩;生烃期晚于圈闭形成期,有利于油气聚集;油气在早白垩世末期通过断层、裂缝与延长组顶部不整合输导进入延安组成藏。构造是控制延安组油藏成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砂体分布与保存条件;北东向砂体与东西向斜坡配置形成构造-岩性油藏,局部砂体向上超覆尖灭形成地层超覆油藏;研究区北、东部保存条件好,其内部的低幅度背斜、鼻状构造处于最有利成藏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113 +113-1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里151油藏延8—延10油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代金友 ;
李建霆 ;
王宝刚 ;
潘瑞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4) :5-9+111
[2]   基于恒速压汞的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3油层组为例 [J].
蔡玥 ;
赵乐 ;
肖淑萍 ;
张磊 ;
龚嘉顺 ;
孙磊 ;
孙阳 ;
康丽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1) :32-35+113
[3]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 [J].
赵振宇 ;
郭彦如 ;
王艳 ;
林冬娟 .
特种油气藏, 2012, 19 (05) :15-20+151
[4]   鄂尔多斯盆地油田水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梁晓伟 ;
牛小兵 ;
李卫成 ;
张三 ;
叶博 ;
尤源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9 (05) :502-508
[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J].
郭彦如 ;
刘俊榜 ;
杨华 ;
刘震 ;
付金华 ;
姚泾利 ;
徐旺林 ;
张延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4) :417-425
[6]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烃源岩排烃机制及成藏意义 [J].
赵雪娇 ;
王震亮 ;
范昌育 ;
英亚歌 ;
吴彦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1) :35-38+113
[7]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J].
杨华 ;
陶家庆 ;
欧阳征健 ;
李刚 ;
景春利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1 (05) :863-868
[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界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1) :18-22+112
[9]   陇东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及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J].
朱静 ;
李文厚 ;
韩永林 ;
袁珍 ;
李卫成 .
沉积学报, 2010, 28 (06) :1229-1237
[10]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J].
刘联群 ;
刘建平 ;
李勇 ;
魏敏珠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0, 32 (03) :26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