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东南伊春一带早中生代花岗岩与多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27
作者
韩振哲 [1 ,2 ,3 ]
赵海玲 [1 ,2 ]
李娟娟 [3 ]
冷昌恩 [1 ,2 ]
吕军 [1 ,2 ,3 ]
李文龙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关键词
矿床成矿系列; 早中生代; 碰撞后; 底侵作用; 伊春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小兴安岭东南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具有岩浆混合成因MME型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中基性脉岩群等,反映出壳幔混合成因的特点,而正长-碱长花岗岩具铝质A2型花岗岩的特征,两者的岩相学、主微量及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形成均与古亚洲洋闭合之后大陆碰撞向碰撞后转变的伸展崩塌构造环境下的底侵作用有关。两者形成时代、成因及物质来源和成矿构造背景等特征上的相似性,也反映在矿床成矿系列的相似性上,二长花岗岩表现出Mo-Pb-Zn-Fe-Au-Ag矿床成矿系列,并以Mo、Pb成矿作用强烈为特征,而正长-碱长花岗岩矿床成矿系列表现为Zn-Pb-Cu-Mo-W-Fe,其成矿作用较弱且分散,同时也说明了成矿系列中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壳幔混合程度不同有关;早中生代花岗岩有关成矿特征、矿床类型、矿化强度、矿化类型等矿床成矿系列上的差异,说明该地区仍具有巨大的多金属找矿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1]  
岩石成因、构造环境与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邓晋福等编著, 2004
[12]  
黑龙江省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矿床成矿系列及其演化[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韩振新等著, 2004
[13]  
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肖庆辉等著, 2002
[14]  
长白山北段地壳的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李锦轶等著, 1999
[15]  
吉黑东部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M]. 辽宁大学出版社 , 赵春荆等著, 1996
[16]  
Post-collisional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s[J] . Paul J Sylvester.LITHOS . 1998 (1)
[17]   POST-COLLISIONAL ALKALINE GRANITES [J].
SYLVESTER, PJ .
JOURNAL OF GEOLOGY, 1989, 97 (03) :261-280
[18]  
大陆根柱构造大陆动力学的钥匙. 邓晋福,赵海玲,莫宣学,等. 地质出版社 . 1996
[19]   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张艳斌 ;
高山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2) :174-181
[20]   小兴安岭东部清水岩体的锆石激光探针U-Pb年龄测定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高山 .
地球学报, 2004, (02) :2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