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东南伊春一带早中生代花岗岩与多金属成矿作用

被引:27
作者
韩振哲 [1 ,2 ,3 ]
赵海玲 [1 ,2 ]
李娟娟 [3 ]
冷昌恩 [1 ,2 ]
吕军 [1 ,2 ,3 ]
李文龙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关键词
矿床成矿系列; 早中生代; 碰撞后; 底侵作用; 伊春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小兴安岭东南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中普遍具有岩浆混合成因MME型暗色微细粒闪长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中基性脉岩群等,反映出壳幔混合成因的特点,而正长-碱长花岗岩具铝质A2型花岗岩的特征,两者的岩相学、主微量及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形成均与古亚洲洋闭合之后大陆碰撞向碰撞后转变的伸展崩塌构造环境下的底侵作用有关。两者形成时代、成因及物质来源和成矿构造背景等特征上的相似性,也反映在矿床成矿系列的相似性上,二长花岗岩表现出Mo-Pb-Zn-Fe-Au-Ag矿床成矿系列,并以Mo、Pb成矿作用强烈为特征,而正长-碱长花岗岩矿床成矿系列表现为Zn-Pb-Cu-Mo-W-Fe,其成矿作用较弱且分散,同时也说明了成矿系列中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壳幔混合程度不同有关;早中生代花岗岩有关成矿特征、矿床类型、矿化强度、矿化类型等矿床成矿系列上的差异,说明该地区仍具有巨大的多金属找矿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黑龙江铁力兴安一带斑岩型钼矿资源潜力预测 [J].
韩振哲 ;
赵海玲 ;
李娟娟 ;
罗建 ;
张文龙 ;
李文龙 .
地质与勘探, 2009, 45 (03) :253-259
[2]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铝质A型正长-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韩振哲 ;
赵海玲 ;
王盘喜 ;
杨霄 ;
牛延宏 ;
赵寒冬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9, 28 (02) :97-108
[3]   浅谈大陆动力学与成矿关系研究的若干发展趋势 [J].
胡瑞忠 ;
毛景文 ;
毕献武 ;
彭建堂 ;
宋谢炎 ;
钟宏 ;
陶琰 ;
谢桂青 .
地球化学, 2008, (04) :344-352
[4]   小兴安岭东南金山屯一带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J].
韩振哲 ;
赵海玲 ;
苏士杰 ;
郎海涛 ;
于荣文 ;
尹志刚 .
现代地质, 2008, (02) :197-206
[5]   兴蒙造山带东段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葛文春 ;
吴福元 ;
周长勇 ;
张吉衡 .
科学通报, 2007, (20) :2407-2417
[6]   东北亚南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轮廓 [J].
葛肖虹 ;
马文璞 .
中国地质, 2007, (02) :212-228
[7]   黑龙江省铁力市鹿鸣钼矿床地质特征 [J].
时永明 ;
崔彬 ;
贾维林 .
地质与勘探, 2007, (02) :19-22
[8]   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对岩石圈拆沉作用的约束 [J].
罗照华 ;
魏阳 ;
辛后田 ;
詹华明 ;
柯珊 ;
李文韬 .
岩石学报, 2006, (06) :1672-1684
[9]   中国东部中生代高Sr低Yb和低Sr高Yb型花岗岩: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旗 ;
李承东 ;
王焰 ;
王元龙 ;
金惟俊 ;
贾秀勤 ;
韩松 .
岩石学报, 2005, (06) :1527-1537
[10]   吉林中部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对吉黑东部构造格局的制约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高山 ;
路孝平 .
地学前缘, 2005, (02) :26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