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能协同策略的能源互联微网研究

被引:41
作者
程林
刘琛
朱守真
田浩
沈欣炜
机构
[1]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关键词
能源互联微网; 低碳智慧示范区; 多能源协同;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6.01.018
中图分类号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能源互联网一般指具有多种能源综合协同的供应框架,是通过能源转化、能源储存、需求侧响应等多种技术实现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了能源信息的深度耦合。通过建设能源互联网,在多种能源协同供应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各类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在能源互联网体制中,能源的商品属性得以还原,结合相关的决策和能源交易政策,将能有效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选取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区作为实际案例,调研了该地区建设情况和历史冷、热负荷及电负荷数据,结合目前能源互联微网中多种典型关键技术,设计了海淀北部地区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可行多能源协同建设方案,并评估了在能源互联微网模式下的运营收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建设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全能流模型的区域多能源系统若干问题探讨 [J].
李洋 ;
吴鸣 ;
周海明 ;
王伟亮 ;
王丹 ;
葛磊蛟 .
电网技术, 2015, 39 (08) :2230-2237
[2]   柔性直流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探讨 [J].
王一振 ;
赵彪 ;
袁志昌 ;
付姣 ;
赵宇明 ;
刘国伟 ;
韩英铎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551-3560
[3]   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 [J].
田世明 ;
栾文鹏 ;
张东霞 ;
梁才浩 ;
孙耀杰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482-3494
[4]   能源互联网宏观结构的统一网络拓扑模型 [J].
蔡巍 ;
赵海 ;
王进法 ;
林川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503-3510
[5]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混合潮流算法研究 [J].
徐宪东 ;
贾宏杰 ;
靳小龙 ;
余晓丹 ;
穆云飞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634-3642
[6]   主动配电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J].
马钊 ;
梁惠施 ;
苏剑 .
电网技术, 2015, 39 (06) :1499-1503
[7]   城市能源互联网功能体系及应用方案设计 [J].
黄仁乐 ;
蒲天骄 ;
刘克文 ;
杨占勇 ;
陈乃仕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09) :26-33+40
[8]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若干问题研究 [J].
贾宏杰 ;
王丹 ;
徐宪东 ;
余晓丹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07) :198-207
[9]   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 [J].
曹军威 ;
杨明博 ;
张德华 ;
明阳阳 ;
孟坤 ;
陈震 ;
林闯 .
南方电网技术, 2014, 8 (04) :1-10
[10]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模型述评与展望 [J].
吉平 ;
周孝信 ;
宋云亭 ;
马世英 ;
李柏青 .
电网技术, 2013, 37 (08) :2071-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