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中央断裂运动学研究

被引:9
作者
刘顺 [1 ]
刘树根 [2 ]
宋春彦 [1 ]
李智武 [2 ]
邓宾 [2 ]
郭宾 [2 ]
田小彬 [2 ]
郝晓琳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龙门山中央断裂; 运动学; 变形序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龙门山造山带中央断裂是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分界断层,其运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应用小构造解析的方法对龙门山中央断裂运动序列进行了解析,结果是:北段有5个运动世代,即右旋(半脆性)、逆冲、左旋正断、左旋逆冲和左旋正断;南段也有5个运动世代,但不同于北段,即韧性逆冲、右旋、逆冲、正断和左旋正断;中段同时兼具南、北段的某些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龙门山中央断裂运动的时代跨越了印支期到喜马拉雅期。
引用
收藏
页码:463 / 4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Differential exhumation in response to episodic thrusting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J].Dennis Arne;Brenton Worley;Christopher Wilson;She Fa Chen;David Foster;Zhi Li Luo;Shu Gen Liu;Paul Dirks.Tectonophysics.1997, 3
[2]  
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M].骆耀南等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M].罗志立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4]  
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M].刘树根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5]  
扬子地块西缘地质构造演化.[M].陈智梁;陈世瑜著;.重庆出版社.1987,
[6]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构造 [J].
周荣军 ;
李勇 ;
Alexander L Densmore ;
Michael A Ellis ;
何玉林 ;
王凤林 ;
黎小刚 .
矿物岩石, 2006, (02) :40-51
[7]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走滑挤压作用的沉积响应 [J].
李勇 ;
周荣军 ;
Densmore A L ;
Ellis M A ;
黎兵 .
沉积学报, 2006, (02) :153-164
[8]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J].
王二七 ;
孟庆任 ;
陈智樑 ;
陈良忠 .
地学前缘, 2001, (02) :375-384
[9]   大陆俯冲作用及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崛起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姜枚 ;
李海兵 .
地学前缘, 1999, (03) :139-151
[10]   龙门山冲断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戴苏兰 ;
Dennis Arne ;
C.J.L.Wilson .
地质学报, 1995, (03) :2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