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园林绿地类型内空气PM2.5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滞尘效应分析

被引:16
作者
汪结明 [1 ,2 ]
王良桂 [1 ]
朱柯铖杰 [3 ]
李瑞雪 [2 ]
韩改改 [2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 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南京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
园林绿地类型; PM2.5; 日变化; 年变化; 滞尘效应;
D O I
10.13205/j.hjgc.201607025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对不同园林绿地类型内空气PM2.5的检测,结果发现: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均呈现早晚高午间低的双峰单谷型趋势。各绿地类型内空气PM2.5浓度10月最低,8月最高。全年空气PM2.5浓度均值从大至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不同天气状况下空气PM2.5浓度的大小排序依次为阴天>晴天>雨天>雨后天晴。复混的植被结构对空气颗粒物的滞尘能力大于单一的植被结构,按滞尘能力大小排序依次为阔叶乔灌草、针叶乔灌草、阔叶乔草、灌木草坪、草坪。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北京常见阔叶绿化植物滞留PM2.5能力与叶面微结构的关系 [J].
谢滨泽 ;
王会霞 ;
杨佳 ;
王彦辉 ;
石辉 .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34 (12) :2432-2438
[2]   苏州园林水体治理的技术与效果及其可持续性 [J].
陈志岚 ;
李蒙英 ;
谢立群 .
环境工程, 2014, 32 (10) :5-8+112
[3]   泰州市区空气重金属污染的多重监测研究 [J].
陈勤 ;
沈羽 ;
方炎明 ;
陈步金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8 (03) :139-143
[4]   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及宽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J].
李萍萍 ;
崔波 ;
付为国 ;
朱咏莉 ;
管永祥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7 (06) :47-52
[5]   城市区域大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研究 [J].
刘爱明 ;
杨柳 ;
吴亚玲 ;
吕奂坤 .
中国环境监测, 2012, 28 (05) :19-23
[6]   西湖景区滨水绿地植物群落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变化规律 [J].
赵越 ;
金荷仙 .
中国园林, 2012, 28 (09) :78-82
[7]   大气颗粒物急性健康影响效应及研究方法 [J].
田蕾 ;
袭著革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8 (05) :383-386
[8]   惠州城市植被的滞尘效应 [J].
邱媛 ;
管东生 ;
宋巍巍 ;
Peart MR .
生态学报, 2008, (06) :2455-2462
[9]   道路景观植物滞尘量研究 [J].
苟亚清 ;
张清东 .
中国城市林业 , 2008, (01) :59-61
[10]   北京市春季天气状况对针叶树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的影响 [J].
王蕾 ;
哈斯 ;
刘连友 ;
高尚玉 .
生态学杂志, 2006, (08) :99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