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

被引:43
作者
徐波 [1 ,2 ]
孙卫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
[2]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碎屑岩; 孔隙类型; 成岩作用; 长4+5储层;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8.06.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5含油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4+5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孔隙组合一般以粒间孔和溶孔-粒间孔为主。本区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及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本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绿泥石粘土膜形成作用,但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953 / 9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J].
郝明强 ;
刘先贵 ;
胡永乐 ;
杨正明 ;
侯建锋 .
石油学报, 2007, (05) :93-98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碎屑岩储层低渗特征及含油性主控因素 [J].
高剑波 ;
庞雄奇 ;
王志欣 ;
姜振学 ;
丁保来 ;
席胜利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5-12+18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沉积环境与资源潜力研究 [J].
卢进才 ;
李玉宏 ;
魏仙样 ;
魏建设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6) :928-932
[4]   碎屑岩成岩压实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J].
刘国勇 ;
金之钧 ;
张刘平 .
沉积学报, 2006, (03) :407-413
[5]   靖安油田上三叠统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J].
李斌 ;
孟自芳 ;
李相博 ;
卢红选 ;
郑民 .
沉积学报, 2005, (04) :574-583
[6]   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成岩作用研究 [J].
张金亮 ;
林辉 ;
司学强 ;
梁杰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625-635
[7]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张枝焕 ;
王泽中 ;
李艳霞 ;
钟宁宁 ;
张秀川 ;
张绍辉 .
沉积学报, 2003, (04) :593-600
[8]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J].
史基安 ;
王金鹏 ;
毛明陆 ;
王琪 ;
郭正权 ;
郭雪莲 ;
卢龙飞 .
沉积学报, 2003, (03) :373-380
[9]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浊沸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油气关系 [J].
杨晓萍 ;
裘怿楠 .
沉积学报, 2002, (04) :628-632
[10]   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砂岩为例 [J].
罗静兰 ;
张晓莉 ;
张云翔 ;
李玉宏 ;
武富礼 .
沉积学报, 2001, (04) :54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