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28
作者
郭锡永
吴飞
王悦
计秀生
李振来
张丽芬
机构
[1]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幼卫生教研室,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幼卫生教研室,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幼卫生教研室,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射免疫学研究室,长春市妇幼保健所,长春市妇幼保健所吉林长春,吉林长春,吉林长春
关键词
抑郁症,更年期; 雌激素替代疗法;
D O I
10.13481/j.1671-587x.2003.06.076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的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长春市三个城区中 939例 45~ 5 5周岁妇女用自评抑郁量表 ( SDS)及抑郁状态问卷 ( DSI)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价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有更年期抑郁症状组 ( 组 )妇女、更年期正常对照组 ( 组 )及生育年龄正常对照组 ( 组 )妇女各 30例行血清雌二醇 ( E2 )水平测定。结果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率为 32 .0 6%, 组及 组的 E2 水平均比 组降低 ( P<0 .0 5 ) ; 组血清 E2 水平下降更明显 ,与 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抑郁症状发生与是否有精神心理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有无意外生活事件及年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与家庭月收入、爱人下岗后是否就业、夫妻感情好坏、对生活是否满意、对自己评价的高低、遇到烦恼淡忘它的时间的长短、是否参加社团组织活动、遇到烦恼是否有家庭或社会的帮助等因素成负相关关系。结论 :更年期抑郁症状发生与 E2 的减少 ,某些躯体、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缓解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可考虑应用激素替代疗法。除药物治疗之外 ,进行心理咨询和予以良好的社会支持是降低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正确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47 / 8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下岗职工心理卫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J].
武浩然 ;
蒋龙 ;
关恒永 ;
赵建民 ;
高顺卿 ;
马起民 ;
王玉红 ;
丛晓山 ;
苏秀茹 ;
马雅静 ;
揭俊卿 ;
刘克红 ;
王金琴 ;
赵小篇 ;
董红 ;
王志英 ;
陈英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01) :16-18
[2]   雌激素与情感障碍 [J].
蒋先胜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0, (02) :119-122
[3]   雌激素与情感障碍的相关研究 [J].
汪广剑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9, (04) :226-229
[4]   城市社区更年期居民抑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J].
何敏慧 ;
冯永林 ;
王政科 ;
陈瑞昌 ;
刘兰花 ;
韦春嫒 ;
陆峥 ;
施慎逊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9, (04) :46-48
[5]   性激素和抑郁症 [J].
喻东山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9, (02) :48-49
[6]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
高晓玲 ;
王哲蔚 ;
华嘉增 ;
郭莲舫 .
中国妇幼保健, 1998, (05) :36-38
[7]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J].
赵更力 ;
鲍月琴 ;
渠川琰 ;
王向群 .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10) :39-41
[8]  
中华妇产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曹泽毅主编, 1999
[9]  
Relationships of serum estradiol levels, menopausal duration, and mood during hormonal replacement therapy[J] . Edward L. Klaiber,Donald M. Broverman,William Vogel,Linda G. Peterson,Marjorie B. Snyder.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 199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