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新生代沉降中心迁移:数值模拟证据

被引:14
作者
胡才志 [1 ]
曾佐勋 [1 ,2 ]
任建业 [3 ]
祁鹏 [3 ]
李志勇 [1 ,2 ]
胡烨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2] 华中构造力学研究中心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关键词
沉降中心; 迁移机理; 黄骅坳陷; 新生代; 数值模拟;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10.04.002
中图分类号
P54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在详细调研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参考最新的地震解释资料,绘制了黄骅坳陷新生代各期地层古厚度图,并由此重建了黄骅坳陷古地貌形态,认为黄骅坳陷新生代沉降中心具有由南向北再转向东迁移的特点。通过对该区域新生代构造沉降演化进行数值模拟实验,认为造成这一迁移的主要机理在于在欧亚大陆与印度板块碰撞及伊佐奈崎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向西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的综合应力作用下,黄骅坳陷两条控盆边界断层先后开始活动.首先在沧东断层弯曲的应力集中部位产生裂陷,后羊二庄等兰聊断裂延伸端也开始活动,使得沉降中心沿沧东断层向北迁移,由于受到新港潜山构造带影响,古近纪末期开始转向东部海域迁移,新近纪时迁移至现今最大沉降中心歧口凹陷。
引用
收藏
页码:573 / 58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对渤海湾盆地断裂体系的认识 [J].
宋景明 ;
何毅 ;
陈笑青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 44(S1) (S1) :154-157+168+13
[2]   歧口凹陷伸展滑脱构造系统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J].
艾能平 ;
任建业 ;
祁鹏 ;
史双双 ;
佟殿君 ;
胡德胜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 (03) :343-351
[3]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部古近系孔店组沉积时期构造古地理演化 [J].
杨桥 ;
漆家福 ;
常德双 ;
李明刚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3) :306-313
[4]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生代结构特征及构造动力学模式 [J].
李明刚 ;
漆家福 ;
杨桥 ;
徐田武 ;
陈刚 .
地球学报, 2009, 30 (02) :201-209
[5]   黄骅坳陷中区断裂系统分形研究 [J].
何书 ;
杨桥 ;
王家鼎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 (04) :455-461
[6]   西藏札达盆地控盆断裂有限元数值模拟 [J].
段岩 ;
孟宪刚 ;
邵兆刚 ;
朱大岗 .
地质通报, 2008, (10) :1720-1727
[7]   塔中地区奥陶系现今构造应力场模拟及裂缝预测 [J].
刘聪 ;
黄晓波 ;
樊太亮 ;
王增香 ;
曾清波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4) :475-477
[8]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在构造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J].
沈国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4) :24-26+29+112
[9]   黄骅坳陷中区新生代断裂系统及其成因分析 [J].
何书 ;
杨桥 ;
漆家福 ;
王家鼎 .
地质科学, 2008, (03) :533-545
[10]   黄骅坳陷中区中生代构造演化 [J].
楼达 ;
李三忠 ;
金宠 ;
周永刚 ;
刘博 ;
许淑梅 ;
戴黎明 ;
周立宏 ;
高振平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03) :43-53